不如放他出去逛一晚,那才叫有趣呢!
趙重華甩了甩袖子:“母妃,皇祖父召父王去御書房,這都好半天了,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太子妃聽他提起這個,臉上頓時愁雲密佈。
聖上斥責太子殿下的那些場景,是她十一年來從未斷過的噩夢。
如今雖是父子久別重逢,她也不敢指望聖上就會看太子殿下順眼。
趙重熙溫聲道:“母妃莫要擔憂,父子分離十一年,皇祖父怎麼也會給父王幾分面子。”
“但願吧。”太子妃雙手合十朝御書房的方向拜了拜。
母子三人又說了大約一個時辰的話,太子殿下依舊沒有回來。
倒是御前大總管吳公公親自來了一趟,說聖上酉時在風華殿設宴替太子殿下一家接風洗塵。
把吳公公送走後,太子妃的一顆心才算是落到了實處。
太子殿下遲遲不歸,說明今日聖上和他聊得頗為投機。
聖上派吳公公親自過來傳話,說明對他們一家頗為重視。
在風華殿擺接風宴,說明太子殿下的儲位尚且穩固,暫時不需要擔心。
趙重熙笑道:“時辰不早了,母妃還是抓緊時間重新整妝,我和重華也該準備一下。”
太子妃深以為然,忙把宮人們喚進來伺候她重新梳妝換衣不提。
距離酉時不到一刻鐘,太子妃攜東宮所有眷屬,一起來到了風華殿。
落座後,趙重華往趙重熙身邊湊了湊,壓低聲音道:“大哥,你看那個女人……”
☆、第一百零一章 兩生厭(上)
今日的家宴雖然擺在風華殿,受邀者卻並不多。
除了韓皇后以及幾位品階高的妃嬪,就是太子一家,連皇子公主們都沒有參與。
太子妃一行人抵達時,除了昌隆帝和太子,其他人已經就座。
聽趙重華讓他看“那個女人”,趙重熙只以為他讓自己看皇祖父的某一位妃嬪,輕聲道:“你小子才剛回京,連皇祖父都還沒見到就開始看人不順眼了?”
“不是,大哥誤會我了,我說的是……”
趙重華往趙重熙身邊湊了湊,暗暗指了指坐在太子妃身後的一名大約二十歲左右的婦人道:“我說的是她。”
趙重熙順著他的手望去。
那女子他從未見過,但坐在那個位置的,只可能是太子的姬妾,而且在府中地位應該不算太低。
他收回視線道:“她怎麼了?”
“她是去年父王新納的方側妃。”
方側妃?
雖然早已經習慣了這一世和上一世的種種不同,趙重熙還是覺得這件事有些古怪。
太子側妃雖然也是妾,但和那些尋常的侍妾是有很大區別的。
按規制,太子身邊可以有側妃兩名。
可上一世,父王身邊除了皇祖父賜的一位孫側妃,餘下的便只是一些普通的侍妾。
其中也有幾個出身不低也頗為得寵的,用盡各種手段卻沒有坐上另一個側妃的位置。
足見父王對那另一個側妃之位是非常看重的,如今竟輕易就許人了?
他也壓低聲音道:“重華,這方側妃是什麼來頭?”
趙重華道:“是密州士族方家的姑娘,半年前方家老家主六十大壽,父王前去賀壽,回來的時候咱們府裡就多了一名側妃。”
趙重熙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抿了一口:“不過一個側妃罷了,重華何須這般在意。”
“她有身孕了。”
趙重熙的手頓了頓。
父王不僅給了那方氏側妃的位置,還允許她有子嗣?
趙重華嘀咕道:“這下你也在意了吧。從前咱們家就是我們兄弟倆和妍兒,再過幾個月說不定就能添一個弟弟。”
趙重熙笑著搖了搖頭。
多幾個庶弟庶妹他還真不在意。
反正父王也不是什麼深情專一的男子,母妃嫁與他這麼多年,要真計較這個日子早就別過了。
孫側妃能有妍兒,方側妃自然也能有自己的孩子。
趙重華見他神色淡淡的,揪著他的衣袖道:“大哥,以她如今這般受寵的架勢,一旦有了兒子,還不得……”
話未說完,只聽殿外傳來一道略有些尖細的嗓音。
“聖上駕到——”
趙重華聽說皇祖父到了,迅速閉上了嘴,身子還不由自主地抖了抖。
趙重熙嘴角微彎,這小子還是這麼懼怕皇祖父,和上一世一模一樣。
他拉起趙重華的手站起身,和其他人一起衝殿門跪了下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都入座吧。”
“謝聖上。”
昌隆帝攜太子一起在首席入座,第一眼就朝兩個孫子那一席看去。
趙重華又是一抖,險些一步就朝自家大哥身後躲去。
這點小動作如何瞞得過昌隆帝,他哈哈笑道:“重熙,帶著你弟弟來給祖父瞧瞧。”
“是,皇祖父。”
趙重熙拉起趙重華的手,兄弟二人來到昌隆帝和太子那一席前,一起跪下行禮。
昌隆帝衝趙重華招了招手:“重華來祖父身邊坐,重熙去你父王那邊。”
趙重熙伸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快去吧。”
趙重華見推脫不了,只好硬著頭皮站起身,戰戰兢兢地在皇祖父身邊落座。
昌隆帝生平最不喜歡性情懦弱的人。
此次見太子像是有所長進,瞧他多少還順眼了幾分。
沒曾想二孫子重華竟這般膽小,簡直比年少時的太子更不像樣子!
他分明記得這孩子年幼時活潑伶俐膽子也大,沒想到離京十一年,卻被太子夫婦養成了這副德行!
幸好當初他硬著心腸把重熙從他們身邊奪走,送去問瀾山莊學藝,否則今日哪得這般優秀出眾的大宋皇長孫!
這麼想著,昌隆帝忍不住就朝趙重熙望去。
滿眼都是欣賞和喜悅,任誰都看得出他是真的特別喜歡皇長孫。
不僅韓皇后和羅賢妃心裡不舒服,太子的一顆心更是酸澀不已。
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他是父皇唯一的兒子,這樣的眼神卻從來沒有落在過自己身上。
他不由得對身邊的少年生出了幾分厭憎。
明明是自己的兒子,卻和皇弟們一樣,處處要來和自己爭搶。
當年要不是為了安慰岳父,他何至於十三歲就娶親,十四歲就做父親!
太子雖然已經儘量掩飾自己的神情,卻依舊沒能逃過昌隆帝的眼睛。
他眼中劃過一絲冰冷,寬大的袖子下左手已經緊握成拳。
他們這些神色趙重熙又怎會看不懂。
皇祖父厭憎父王的懦弱,父王懼怕皇祖父,卻不敢去厭惡他,只把這一份厭憎落到了自己頭上。
上一世他的心涼透了,如今卻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