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飯都會我個菜的,即使是拌個鹹菜。
沈母點頭,“咱晚上去你姥爺家吃,他燉牛肉。”
說完看到幾個娃都差點流口水,就樂了,“瞧你們那饞樣。”
在灶坑烤了下火,就進了屋看小兒子。
沈夢又咽了兩下口水,有牛肉吃啦,太開心!
可是她下午偷吃了蛋蛋,失策了,應該把肚子空間充分的留出來裝牛肉啊。
沈母看到小兒子還在睡,就伸手摸了摸小屁股,是乾的。
又看了看鐵缸子裡的奶還剩多少,由此判斷小五今天飽不飽。
沈夢進了東屋,“娘,今天中午小五拉了,是我姐給換的,還把褯子給洗了。”
沈母點頭,“今天沒嗆奶吧?”
沈夢搖頭,“我拍奶嗝了。”
因為家裡就沈偉和她,所以餵奶這活也不得不交給他倆。
餵奶還好,難就難在拍奶嗝上。
因為拍奶嗝要把娃豎起來拍後背,沈夢是不敢抱小弟的,她怕力氣不夠再給娃摔了。
後來她就和二哥分工合作,先將小五用被子包好,沈偉給豎著抱起來,她在後面給拍後背。
“娘,我姥爺咋突然想請吃飯的?”沈夢睜著大眼求解,要知道她姥爺其實挺摳的。
沈母就笑,“有好事唄,回頭你就知道了,人不大倒樂意打聽。”
沈夢被噎住,好好,她不問了還不行,居然賣關子。
等沈爹回來,沈母又給小五餵了遍奶,把了尿,一家人都去了杜老頭家。
“姥爺,姥爺,好香啊。”沈勇幾人都在吸鼻子,肉香撲鼻啊。
杜老頭為了讓牛肉入味,特意早回了會家,燉到這時候都快燉一個小時了。
“肯定香啊,我放了多少調料呢,為了去腥我還放了酒,還有山楂。”杜老頭對自己的手藝顯然是滿意的。
沈勇撓頭,“山楂不是水果麼,放肉裡?”
不搭噶啊。
杜老頭看著大外孫,表情得意,“這是姥爺的竅門,燉牛肉的放兩顆山楂,這肉更容易爛糊,還好吃,以後有的你學呢。”
沈夢想說,這招她也會,後世的美食影片早把這招用爛了,一點也不新鮮了好麼。
不過想想現在這年頭知道的估計真不多。
三斤多牛肉加上四根大白蘿蔔整整燉了大半鍋,都是自家人,杜老頭直接用飯盆盛的菜。
因為家裡炕桌小,放不下這麼多人,所以三個長輩們坐著,其他人都站著吃。
沈夢無所謂,站著吃吃的更多呢。
她先用勺子舀勺湯拌米飯裡,今晚上絕對奢侈了,菜是牛肉燉蘿蔔,主食是蒸大米飯,一點粗糧沒參。
然後夾兩塊有肥肉的牛肉,應該是牛腩。
肥而不膩,軟爛可口,滿嘴巴都是肉香,她都不捨得嚥下去了。
不行,趕緊吃,還能多吃兩塊。
都說賭.場無父子,其實搶肉場也沒啥父子的!
沈夢惋惜的看著她爹夾走了她相中的肉肉。
不行,她得趕緊再找一塊補償自己。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
☆、剃頭師傅
第三十四章
沈夢揉著肚子癱在炕邊, 腦子裡閃出形容吃太飽的成語,比如菜過五味酒過三巡,其實她還有更形象更接地氣的, 撐的小肚溜圓~
她是最會吃的, 先用最精華的肉湯拌飯, 再吃牛肉, 最後蘿蔔也是不能放過的。
因為杜老爺子燉的時間足夠長,蘿蔔很是軟爛, 而且浸滿了肉香, 吃起來也是美味無比呢。
都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北方人又稱蘿蔔為小人參, 天寒地凍的時候多吃點蘿蔔絕對有好處的。
大家“戰鬥力”都不弱, 半鍋燉菜消滅的乾淨溜溜, 最後的菜湯也都拌飯了,一點沒剩。
沈母招呼大勇、小麗一起把桌子收拾了。
杜老頭也是一本滿足的吸著“光明”煙, 雖說這三斤多牛肉花了一萬多(第一套人民幣,相當於10塊多), 有些心疼, 但好幾年沒這麼痛快吃過肉了。
都弄完, 杜老頭又衝大勇和小麗招了招手, “以後你倆就改姓了,叫杜勇和杜麗,知道不。大勇,你願意跟著姥爺學做菜不?”
沈勇瞅瞅他爹又瞅瞅他娘, “要是能吃到好吃的我就學。”
沈偉在邊上鬧吵,“我也學,我也要好吃的。”
被沈母瞪了一眼,“躲邊垃去!”
沈夢捧著肚子把二哥拽一邊,這位真的是沒眼力見,長輩要說正事呢,老惹人嫌會捱打的。
杜老頭就笑,“這當廚子的就沒有少過好吃的。以前的大戶人家看過得好不好,只要看廚師就知道。這廚師要是活的滋潤,那樣的人家才是真富豪。不過,大勇,學廚可累,你能受得了不?”
沈勇,不,是杜勇了,還是瞅瞅爹孃,看著他娘眼帶鼓勵,握了握拳頭,“我…試試看吧。”
沈夢差點噴笑出聲,她這大哥咋不按照劇本走啊,這時候不是應該響亮的表決心麼。
杜老頭也沒多說,又看向杜麗,“小麗,你願上學我就供,你想學個手藝也成。”
杜麗眼睛亮了,有些緊張的搓搓手,“我…我也不得意上學,我喜歡弄頭髮,小滿阿姨把頭髮燙了可漂亮了。”
杜麗說的是現在瀋陽城女性的流行燙髮,聽說是從上海那邊傳過來的,很是時髦。
不過這燙髮課不是誰都能做的,會這門手藝的人特別少,所以燙髮都需要有燙□□,這玩意甚至比腳踏車票還稀罕,陳小滿那是因為要結婚了,她物件找關係給弄來張燙□□。
因為燙的比較滿意,再加上女生顯擺心理,就讓杜麗看到了,然後小丫頭就有些著迷了。
沈爹孃對視一眼,顯然沒想到大閨女有這個愛好。
杜老頭像想到什麼,滿臉都是回憶,“現在的剪頭師傅是從清朝那會剃頭師傅傳下來的。再早是沒有剃頭這行當的,因為那時候講究的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是清朝人得了江山,皇帝下了令,留頭不留髮,老百姓為了活命只能剪頭髮。”
看了一圈,看到大傢伙都愛聽,杜老頭頗有興致的接著講,“你們知道幹我們廚師這行當的都有自己的老祖宗,別人我不知道,我們這門是拜彭祖的。剃頭的也有,我知道有剃頭匠把羅祖奉為祖師爺,據說是北京白雲觀的道士,設計製作了一套剃頭工具,後來幫著雍正剃頭梳辨,被雍正皇帝龍心大悅封羅道士為恬淡守一真人。最早的剃頭匠挑的行頭一頭是木櫃子,裡面裝了推子、剪刀、篦子、梳子、剃刀、刷子、撲粉、香皂等。椅背架旁邊還掛一條蹭刀布,剃刀不鋒利了,隨時在那條布上蹭一蹭。這剃頭行當和我們廚師一樣都講究個傳承,一般窮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