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所謂的“驚神劍形象”並非這方天地有人遭遇了孟奇,對他產生了認知,於是便有了這樣的形象,若是如此簡單,孟奇此時絕不會在欣喜於初步找到方向後,苦苦思索該怎麼調整認知的問題,因為那樣只要改變尚九明等人對驚神劍的認知,根據天地的反饋與本尊的聯絡,一步步修改到符合投影特徵便可。
而僅僅影響幾個人的看法,孟奇哪怕身為木偶也能輕鬆辦到,更別提還可以留下因果聯絡,中斷嘗試,本尊直接降臨。
根據孟奇目前的猜測,要想形成符合“虛擬他我”的形象,必須在這方天地遺留一段傳說,於一代代人心目中產生相應的認知,隨著時光流逝,日積月累,才慢慢產生較為固定的形象,如同一個雋永的烙印,不會輕易隨著滄海桑田而消逝,這至少需要三代人一甲子時光的侵蝕。
因為牽涉不同輩分不同身份不同地域者對“驚神劍”的認知,調整嘗試的難度可想而知,就像歷代以來某些神靈形象的變化,即使靠著最官方最權威的背書,也非一時一日之功,孟奇如今感應這方天地的時光長河沖刷,發現真實界一日等於這裡一月,十九日不過一年零七個月的時光,不管用什麼方法似乎都難以徹底改變人們心中百多年來形成的固有“驚神劍形象”。
更為重要的是,孟奇不是調整一次就行了,必須不斷調整,根據反饋修正,直到虛擬形象能鍥和相應特徵,與“本我”產生微妙聯絡,光是想想。孟奇就覺得這非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任務,怎麼也得幾十年時光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