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6-001
篇名:示從容論
本文:黃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誦書者,若能覽觀雜學,及於比類,通合道理,為餘言子所長,五藏六府,膽胃大小腸脾胞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子務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
章節:76-002
篇名:示從容論
本文:雷公曰:臣請誦《脈經·上下篇》甚眾多矣,別異比類,猶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帝曰:子別試通五藏之過,六府之所不和,針石之敗,毒藥所宜,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以對,請問不知。
章節:76-003
篇名:示從容論
本文: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當投毒藥刺灸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願聞其解。帝曰:公何年之長而問之少,餘真問以自謬也。吾問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對,何也?
章節:76-004
篇名:示從容論
本文:夫脾虛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從容得之。若夫三藏土木水參居,此童子之所知,問之何也?
章節:76-005
篇名:示從容論
本文:雷公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腹滿,時驚不嗜臥,此何藏之發也?脈浮而弦,切之石堅,不知其解,復問所以三藏者,以知其比類也。帝曰:夫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於府,年少則求之於經,年壯則求之於藏。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熟,五藏消爍,傳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腎氣內著也。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欬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