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突襲
雙方都不懷好意,都覺得自己能打的贏,都做了很多準備。在這種前提之下,壓垮和平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民國內閣總理顧維鈞約見蘇聯駐華大使,指出在楊基庫爾幹附近發生的衝突,完全是蘇軍單方面破壞和平協定造成的。對此,中國政府要求蘇聯方面撤出在原非軍事區的一切武裝力量。為了體現誠意,中國軍隊也可以撤回費爾干納。此照會最後期限為24小時,超過該時間,後果由蘇方全部負責。
按照中國方面的說法,這是挽救和平的最後努力!按照蘇方的說法,這是中帝國主義下的最後通牒。仔細想想,斯大林那個貨在人家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躲他都來不及的時候,他是怎麼幹的。就不難想到,斯大林在這麼一個照會之下會怎麼反應。
於是,大戰不可避免,斯大林一錘定音,決定了中亞作戰計劃的執行。該計劃的主要核心,在於圍殲中帝國主義在中亞的主力。為達到這個戰役目的,蘇軍在中亞集結了五個機械化軍、五個騎兵軍、70個步兵師。總兵力一百五十萬,大炮4300門,坦克1500輛,飛機2800架。指揮該戰役的是中亞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
該計劃由蘇軍中亞方面軍制定,上報總參後得到了斯大林的認同。實際上在這個計劃的討論中,還是有反對聲音的。這個聲音就是來自朱可夫。因為該計劃在朱可夫的眼裡,犯了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能集中使用兵力。巴甫洛夫的計劃是蘇軍兵分四路。第一路由苦盞出發,牽制威脅費爾干納以及安集延的守軍。第二路從塔什干出發,目標是比什凱克,第三路從巴爾喀什出發,呼應從塔什干出發的第二路,夾擊比什凱克,一舉截斷中方在整個中亞戰局的聯絡。第四路從東哈薩克出發。拿下安迪鐵路的屏障塔爾迪庫爾幹,進而截斷整個中國軍隊在中亞的鐵路補給線。戰役的第一階段有兩個關鍵,第一是能否順利的攻克比什凱克。第二是能否順利的拿下巴爾迪庫爾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