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印象中,不管封神還是西遊,哪吒都是天庭戰將,怎麼跑來保護和尚了呢?
其實“哪吒”是非常明顯的外來詞彙。
毗沙門天王即托塔天王、多聞天王,這位北方天王和哪吒最早都是見於佛經記載的。
說起來佛教經書那麼多,記載的佛、菩薩、羅漢、將軍成千上萬,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又有幾個為大眾所知?
因為佛教專業讀物,百姓基本接觸不到。
好吧,古代百分之九十幾的人都是文盲了。
就算讀書人,也很少精讀佛經,更別說從經書中把哪吒挑出來,因為毗沙門的三太子在佛經中並不算多特別。
機會是自己創造的。
大唐貞觀的某一年,哪吒扶起了一位差點跌倒的老僧——道宣,然後被人記錄下來。
記載道宣十二天人以及遇哪吒故事的《開天傳信記》,不是佛經,而是一本真正的“閒書”,供大眾消遣的。
重點是,該情節在宋代又被收入《太平廣記》這本“大閒書”。
太平廣記,正是後世雜劇和小說取材的寶庫。
某些寫手在道宣的故事中,發現了佛門中有個姓“韋”的將軍,還有個姓“哪”的王子。
好人好事,值得推廣。
不過以他們為主角的話,需要設計記憶點,還要讓觀眾有代入感。
將軍應該是金盔金甲吧,王子應該是個小孩兒吧?
寫手們的腦洞大開,韋馱與哪吒也因為這樣的“漢化”,取得極大的成功。
事實證明,小孩子形象是討喜的,會戰鬥的小孩子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