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748

熱門小說推薦

宮妃爭風吃醋,手下的宮女忍不住替主子出頭。其實內裡如何,朕又怎麼不知道?只是……”

他搖了搖頭,不願意再說下去。

後宮的事,十分複雜,這不是齊伯昆能插手的,畢竟鄭太后也是世家的人。

他問道:“南邊的事,是不是稍緩一緩?”

“緩,緩到什麼時候去?”趙晤用力一錘桌子,恨恨地道,“商業繁榮不好嗎?他們非得只許自己賺錢,不許百姓賺錢,不許朝堂稅收豐盈,這是什麼道理?我恨不得把這些蠹蟲一個個殺死才好。”

“哼。”他冷笑一聲,“航海這種有好處的事,他們就跟聞到腥味的蒼蠅,全都飛過來了。”

齊伯昆默然不語。

齊慕遠買下了杜錦寧手裡的茶園,不可避免的佔了遠航的一份,份量還不小。為了這事,世家對他很有意見。只是因他是趙晤面前第一紅人,他們又不願意因為這個跟趙晤鬧僵,便容忍了齊伯昆佔的那一份子。

趙晤大概也因此而想起杜錦寧了,問道:“要不,我宣杜錦寧進京一趟,看看他在南方的事上有什麼好辦法?那小子聰明,沒準能給咱們出個好主意。”

“皇上就不怕杜錦寧跟大皇子一樣嗎?”齊伯昆卻不同意。

他可不想讓杜錦寧進京來,跟世家對峙。就杜錦寧那小身板,能跟世家抗衡嗎?趙晤這是病急亂投醫了。

擔心趙晤堅持已見,他又道:“再說,現在又是一季稻子成熟的季節。聽說他現在種的就是新稻種,產量極高,這種時候叫他進京,新稻穀怕是要受影響。”

趙晤點了點頭:“行吧,先不進京。”想了想,他又道,“等稻種收割,下一季的禾苗栽種下去後,朕再宣他進京。”

想了想杜錦寧要是為了新稻種進京,世家應該不會將矛頭指向她,齊伯昆便沒有阻攔。到時候,她也要來跟趙晤談一談丹書鐵券的事,總要進京一趟。

“明日朕就派工部尚書去潤州,看看新稻種的收割情況。”趙晤又道。

“是。”齊伯昆道。

想了想,他問道:“陸九淵他們什麼時候去日苯?”

“據鴻臚寺官員來報,說渡邊大師的身體還未好,所以繼續往後推。”趙晤道。

本來陸九淵等人打算四五月份氣候最好的時候前往日苯的,但臨啟程前,渡邊山野卻一下病倒了,休養了一個來月才悄見起色,所以行程就耽擱下來了。

齊伯昆又跟趙晤商議了一些事,這才退了出去。

潤州,宋莊頭等人看著被沉甸甸的稻穗,一個個欣喜若狂。

不用稱量,憑眼睛所見,他們就知道這一季的稻子絕對比去年晚稻的產量還要高。至於有多少,那還得收割的時候稱重才知曉。

近來一段時間,杜錦寧再不像以前那般呆在莊子上了,而是在在城裡忙其他事。

宋莊頭跟有經驗的幾個老農商量了一陣後,便騎了驢子,去了城中尋杜錦寧:“東家,稻穀可以收割了。咱們什麼時候開鐮?”

“要等京中來人。”杜錦寧道,“我已寫了奏摺送去京城了,最多一兩日便有人來。你們先準備好。”

“好嘞。”宋莊頭咧開嘴笑,“東家您真是厲害,研究出來的這新稻種,沒準能畝產五石。”

杜錦寧笑道:“希望如此。”

“要不我們交五成租子吧?”宋莊頭又道。

像這樣的產量,而且一年兩季,杜錦寧也才收兩成租子,這讓宋莊頭心裡不安。

杜錦寧研究出新稻種,就是整個大宋的莊農人家的大恩人。宋莊頭覺得,不說交五成租子,便是交八成,他們也心甘情願。

就算交八成,他們的收穫也比以前要強。

“不用。”杜錦寧搖搖頭,“多謝宋老爹你的好意,我既跟大家說過交兩成,那就兩成。”

“東家真是大好人啊。”宋莊頭給杜錦寧發了一張好人卡,千恩萬謝地告辭離開了。

第二日,工部的人就到了潤州,仍是吳尚書帶著官員過來。隨行的,還有一個老熟人金公公。

☆、第七百七十六章 雜交水稻的產量

這一次跟上次不同。上次吳尚書與金公公事先沒有通知,直接來的潤州。而且雙季稻在大宋也不是新鮮事,稻田養魚能增加產量的方法,杜錦寧也沒有向趙晤報備過,只是寫在了《種田記》的話本里,他們根本沒想到在杜錦寧的指導下,畝產會增加那麼多。

他們當時來的目的,只是想認證一下雙季稻是否能在潤州種植成功而已。

但這一次卻不同。

杜錦寧來潤州,除了種植雙季稻外,就是要研究新稻種,這是趙晤派她到潤州來,並且沒有給她分派任何衙門具體事務的原因,也是關嘉天與陶華暉等人連她職責範圍內的農事、水利都分擔過去的緣故。

也因此,這一次的意義,跟上次完全不一樣。

關嘉天、陶華暉和馬劍三人聽到金公公與吳尚書從京中過來,在收割那日也放下衙門的一切,跑到杜錦甯莊子上來親眼認證新稻種的成功。

合作過一次,大家都已熟門熟路了,便是宋莊頭面對宮裡的太監和二品大員,都已淡定得很了。

大家去了田裡,仍是金公公任指一塊田地進行收割,同樣是莊子上的精壯漢子組成的一隻收割小隊,如同杜錦寧在現代看到的收割機一般,金公公指哪裡,他們就並排向前推進,不一會兒的功夫,那塊田地就只剩了短短的禾茬與躺在地上的一束束的稻穗。

另有幾人拿起地上的稻穗,走到邊上經過杜錦寧指導木匠改良過的打穀機前,將稻穀脫粒,一顆顆飽滿的穀子跳躍進谷桶裡。

莊子上的這些漢子,比起前一次更加有勁兒。

在杜錦寧的帶領下,他們去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今年眼看得稻穀比去年的還要好,而且宋莊頭也說了,東家堅持按照約定來,只收兩成租子,可想而見今年他們的收益會有多少。不說有盈餘置產擺脫佃農的身份,至少生活能豐衣足食。

想起以後的日子都能這麼好,而且越來越好,他們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力氣。

宋莊頭為了表達對杜錦寧的感恩之情,還是滔滔如江水的敬佩,一個勁的在金公公和吳尚書面前說杜錦寧的好話。

杜錦寧聽得臉紅,直接打斷他的話:“別囉嗦,去把稱準備好,一會兒收割完這畝田地就稱種。”

“是,是。”宋莊頭現在對杜錦寧的話無不依從。

其實稱早就準備好了的,杜錦寧也就這麼一說。不過宋莊頭還是仔仔細細地把稱檢查了一遍,吳尚書和金公公也去過目了一遍,以保證一會兒稱出來的重量都是真實的。

不一會兒,一畝田就收割了一小半,穀子都脫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