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論述,真是行雲流水,精彩絕倫。
但是在一眾大臣耳裡,卻如同死亡的喪鐘,個個都是大汗淋漓,尤其是山東士族,真是汗流浹背。
其實任人唯賢,任人唯才,甭管昏君、明君都會這麼喊,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問題是韓藝這分明就是若有所指呀。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氏族志。
這《氏族志》可謂是李世民人生中一大敗筆,他過於的樂觀,也過於的想當然。
當初李世民一邊強調取得政治地位不能靠傳統的姓氏、家庭地位多麼高貴,但轉過臉來又重新規定出民系高低排列等次,使當朝高爵顯位者又得世代相襲。
因此《氏族志》仍是一個抬高士族地位、貶仰庶族地位的“貴族譜”,那麼百姓還是有這個士庶概念。而士族是文化、禮制、經濟的代名詞,並非是官階的高地,那相比之下,百姓當然願意去推崇底蘊深厚的山東士族,畢竟他們的爸爸爺爺都告訴他們,山東士族多麼多麼厲害,而不是那一群開國武夫,所以這麼一鬧,山東士族的名望不減反增。
除此之外,在當時關隴門閥也學習山東士族,互相聯姻,集團日益鉤連擴大,最終形成了足以抗衡皇帝的關隴集團,貞觀末期其實就已經呈現出來了,李世民看明白了這局,但是他也沒有辦法,這才有了李勣這一條暗線。
就李治的角度而言,《氏族志》沒有幫到他任何忙,反而令他多出非常多的困難來,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不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