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有關青海王慕容忠請求歸朝或者舉部內附的記錄,政事堂記載可以一直追溯到垂拱四年。之所以是從這一年開始,是因為吐谷渾先王諾曷缽死於此年,慕容忠繼為青海國王,正式前往安樂州統領其部。
換言之這傢伙從一開始就拎不清、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牴觸朝廷這一樁安排。從垂拱四年至今,各種形式的上奏便多達十數起之多。
這不僅僅只是李思訓自己的感受,此前歷任宰相對此也都有類似評語。
武周長壽年間,姚璹擔任宰相,提議政事堂編寫《時政記》,不僅僅記錄施政事則,更將當時君臣討論各自觀點、看法都詳細記錄下來。一者封存史館,用於修史。二者就是存留政事堂中,供繼任宰相們瞭解前任的施政綱領與各自理據,以避免朝令夕改、人亡政息。
當然,能夠擔任宰相的各自都有一套見解方略,而且所面對的時勢也未必相同,未必就真的蕭規曹隨、不敢逾越。但《時政記》的編寫,對於一些朝情大事的還原度極高。
《時政記》中就記載了一次前代宰相針對慕容忠其人其事的評價,其中前宰相李昭德的發言記錄就很具有代表性。
李昭德的看法是,自貞觀年間開始,吐谷渾便久為藩籬之用,此前是用於防備吐蕃。但在吐蕃權臣祿東贊父子的攻略下,吐谷渾王室實在是軟弱無能,幾千裡疆國拱手而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