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程序
作者:馬強,陝西理工學院文化傳播系副教授
漢末三國處於秦漢統一向魏晉南北朝分裂戰亂的過渡期。東漢王朝在著名的黃巾農民大起義中開始走向瓦解,歷史進人群雄角逐、割據鼎立的三國時代。關於東漢王朝的滅亡、三國局面的形成、對峙、終結原因及其三國政治軍事的成敗,多年來學術界已從政治、經濟、思想、軍事諸多方面多有討論,給予了深入的研究。但任何歷史活動都是發生在特定時期、特定地理環境和生態背景之下的,漢末三國曆史也不例外。本文從歷史地理角度對東漢的滅亡與三國時期的軍事戰爭、民間宗教試作新的分析。
一、自然災害與東漢王朝的危機
根據著名物候學家竺可所揭示的我國古代氣候變遷波動狀況,東漢三國處於三代以來第二個氣候大波動期。東漢末年格外突出的生態突變現象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與此同時,東漢也是歷史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階段,地震、風災、雪災、蝗災記載異常增多。東漢恆、靈以後,異常地理現象突出,瘟疫頻繁流行,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給本就盛行徽緯迷信的東漢社會帶來日益嚴重的心理恐慌。黃巾農民暴動恰好利用自然災害與社會恐慌乘機起事;其中瘟疫流行肆虐是導致黃巾民亂的導火線。
瘟疫雖主要作用於人體,為人群流行性強、社會危害性大的傳染性疾病,實際上也是人地關係中生態失衡所致,與氣候、水災、早災等生態變異背景有密切聯絡。漢末人們對此已有所認識。曹植《說疫氣》即明確說流疫發生是因為“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因而也屬於自然災害範圍。史載,漢順帝永建四年,“六州大蝗,疫氣流行”;恆帝元嘉元年春,“京師大疾疫,……九江、廬江大疫”;漢靈帝位在位期間先後發生五次大範圍的疫病流行。疫病肆虐期間,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後果十分悲慘,如曹植《說疫氣》中所描繪的慘狀:“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黃巾以太平道秘密結眾,即以救治疾病為號召。《三國志》卷八注引《典略》說:張角太平道“師持九節仗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欽之,得病則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通道。”;而張魯在漢中施行五斗米道的作法也是“加施靜室,使病人處其中思其過”。漢末,成都平原也曾爆發瘟疫流行,天師道由此而在蜀地盛行開來。東晉葛洪《神仙傳》說張道陵於蜀中創天師道原因也是所謂“先是蜀中魔鬼數萬,白晝為市,擅行疾疫,生民久催其害”。張道陵入蜀後厲行法術,驅散群魔,“於是幽冥異域,人鬼殊途”。拋開其中宗教渲染的神秘成分,也反映了天師道在蜀中借治病傳道的事實。正是在這疾疫異常流行、百姓生活水深火熱的大背景下,張角等長期借治病驅魔為名在民間秘密組織結眾,最後終於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幟,於公元184年,三十六方,同日起事,釀成了黃巾起義這場席捲全國的民眾暴動風暴,從而也敲響了東漢王朝覆滅的喪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