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車把他們送到專門的酒店,裡面已經彙集了各國的選手。
納蘭梔一米六七的個子在全都是一米七幾的選手當中,就像個娃娃。但納蘭梔測過骨齡,她最多最多也只有一米七二,在一般人看來一米七就已經是很高的了,但在游泳界,一米七並不算什麼。
納蘭梔只報了五十米和兩百米,對於納蘭梔來說,這一場惡戰,納蘭梔估計是賽場上年齡比較小的選手,她還處於成長階段,一切指數都沒有穩定,也沒有達到峰值。
王倩讓她參加是為了讓她提前適應國際性比賽,名次什麼的,都是其次的。
每個國家都是提前來了,有兩天的休息時間,畢竟路途勞累。
納蘭梔聯絡到了木菀晴,木菀晴現在就在巴黎,由於酒店的特殊性,木菀晴進不來,她也不能出去,只能等比賽結束之後。
開幕儀式之後,下午第一項進行的就是五十米自由泳賽,在後面的z國休息室,王倩給她加油鼓氣。
“小師妹,加油!”鄭凱寧拍了拍納蘭梔的肩膀。
今天沒有鄭凱寧的比賽,他就跑到女隊這邊來了。
休息室的大門被推開了,男隊的成員一個個都走進來,“就知道凱寧在這裡。”
“小師妹,加油啊!”
納蘭梔點點頭,眼睛彎彎的,並沒有什麼緊張的情緒,“謝謝師兄。”
毛玲玲也是王倩的選手,是納蘭梔的直系師姐,也是最照顧她的,“阿梔,不要緊張,你就是去試試水。”
董力帶著陳敏走進來了,看到休息室聚集了這麼多人,皺了皺眉:“你們都是怎麼回事啊?男隊的怎麼過來了?還不快回去。”
幾個人也不敢和董力頂撞,鄭凱寧走之前朝納蘭梔眨了眨眼睛,魚貫而出。
陳敏看著被眾人包圍的納蘭梔微微一笑。
由於父親是陳凱平的緣故,陳敏是國家隊裡唯一一個不住在訓練基地的,每天晚上都回去,訓練也是董力單獨訓導,她和訓練基地的其他隊員都不是很熟悉。
董力在剩餘人身上轉了一圈,停在納蘭梔身上幾秒鐘,“都準備好了嗎?很快要開始了?”
“阿梔,熱熱身吧。”
納蘭梔和陳敏都站起來,休息室裡的一角有一個供選手熱身的場地。
兩個人平時也不見面,都不熟悉。
陳敏先開了口:“嘿,加油,你遊得很棒!”
雖然與陳敏的父親有仇,但納蘭梔還不至於遷怒於她,“嗯,你也是。”
工作人員敲了敲門,王倩和董力帶她們到前面去,站在出口前,四個人雙手放一起,“加油!”即使有恩怨,在國家的榮耀面前,個人利益都是小事。
納蘭梔和陳敏相視一笑,走出一號口。
其他國家的也紛紛走出來,陳敏一米七四,歐美國家的女性普遍高,納蘭梔據像是站在巨人中間。
歐美國家的選手也若有若無地看向納蘭梔,似乎是在說怎麼找個這麼一個瘦弱的。
納蘭梔熟視無睹,站在屬於自己的泳道前,前面觀眾席上一塊一塊坐在。
當裁判員一聲預備,所以的游泳選手整齊地做出一個準備的姿勢。
槍聲一響,激烈的賽事開始。
納蘭梔的彈跳能力很強,但由於身高的不足,開始的時候還是在中間。
五十米是短程賽,需要保持一個很快的速度,如果到中間還不能超到前面,那之後基本上是無望了。
納蘭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不管她怎麼遊,她頂多只能保持這個位次,而且在沒有轉身的前提下,她的優勢幾乎沒有。
已經要到終點了,納蘭梔奮力一搏,超過前面一名,到達第四名的位置。
觀眾席上一陣掌聲與驚呼。
“噢,那個亞洲女孩真不容易!”
“她是怎麼做到的!”
納蘭梔站在水中,感受到心跳的速度,國際賽每一場都是硬仗,一場初賽已經讓她使出全力了,那接下來的預賽和決賽又該如何。
納蘭梔第一次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國際泳壇的位置,也清晰地明白,五十米,絕對不是她的專場。
雖然知道一定要放掉五十米,但納蘭梔還是有些難過,第一次,那麼無力。
陳敏得了第六名,正好卡在晉級的位子上。
兩個人走到一號口,王倩和董力已經準備好了毛巾,兩個人裹上浴巾。
王倩問道:“感覺如何?”
“我不能遊五十米。”
“嗯?”
納蘭梔冷靜地分析:“我的優勢在於我的彈跳力和毅力,我不適合一上來就比速度的,五十米不是我的專場。”
董力也忍不住為她側目,能看得清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就像一個局外人,並不容易。
“你能看得清自己是最好的,五十米,就當練個手,輸贏別當回事。”王倩拍了拍她的肩膀。
陳敏無聲地聽著,深吸一口氣。
納蘭梔和陳敏在預賽就被淘汰了,女隊五十米賽只有蝶泳和仰泳拿了獎。
第二天主要是一百米,兩百米要在第三天下午才開始。
第二天她去看鄭凱寧的比賽,下午是一百米決賽。
鄭凱寧已經參加過奧運會,拿了一個銀牌,已經是泳壇老將了,微博粉絲破百萬,泳壇男神的名號不虛傳。
納蘭梔坐在前排的觀眾席上,鄭凱寧望過來的時候,朝他招了招手,鄭凱寧微微一笑。
鄭凱寧一米九,亞洲人如果太高了,平衡感就不會很好。所以亞洲選手大部分都是一米八到一米九,歐美的普遍超過一米九。
鄭凱寧的腹肌很讓人賞心悅目,也難怪傅致寧總念念不忘。
男賽遠比女賽精彩,速度、力量的比較也尤為突出,鄭凱寧遊在第三名的位置,後面的選手微微落後一點點,納蘭梔都要為他捏了一把汗。
一百米有一個轉身,前幾名選手基本上同一時間轉身,落在後面的有點慢。
最後一程,鄭凱寧開始加速,在中間的時候超過了第二名和第一名,在最前面了。
納蘭梔捏著衣服,也掛著和毛玲玲一樣激動的神情。只有自己體驗過之後,才明白,國際賽中要拿第一是有多難。
毛玲玲比劃了一個勝利的姿勢:“耶,太棒了,第一場就拿了個第一。凱寧的狀態越來越好了,也許大後年有機會問鼎世界冠軍。”
又說:“那個時候你也有機會了,三年後,你二十多歲,也差不多了。你天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