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孃平時投訴那些抄襲狗營銷號怎麼沒見他們處理得那麼快?”
聽得出奚潔是真的光火了,連用詞也陡然變得畫風粗獷了起來。他慌忙安慰道:“CJ你別生氣,我先申訴試試看。”
“哎呀你不知道,申訴一般都沒什麼用的,別白費那個力氣了……”奚潔猶自氣憤難平,“狗日的鵝廠!”
他參與公眾號運營也有幾個月了,自然知道奚潔說的是實情,但多少還是抱了一絲希望:“先試試看吧。”
第十四章
正如奚潔所預料的一樣,舒揚洋洋灑灑寫了幾百字的申訴理由並沒有能夠扭轉他們被刪帖的狀況。抱著希望等了數日之後,平臺只是慢吞吞地回覆稱之前的刪除並沒有錯誤便將他們搪塞了回去。不僅如此,其他主要平臺的相關內容也接二連三地遭遇了刪帖的命運。
“他孃的,說我們釋出的內容當中有不實資訊……”奚潔坐在寫字檯上,用手中的花瓶重重頓了一下桌子,“我們發的內容都是依據聆思自己的年報來的,他們是想說聆思釋出的年報資訊不真實嗎?啊?”
“CJ你先把兇器……哦不,花瓶放下來……”
一杯咖啡已經無法平復奚潔的憤怒了,剛戴了沒幾天的求婚鑽戒也是一樣,舒揚生怕她一生氣把那個看上去就很沉的花瓶砸了,慌忙接了下來,把那捧依然鮮豔的玫瑰重新插好。
這些日子以來,無論是新媒體事業部還是在報告上署名的周凌鈞,都已經在網上被罵了個天翻地覆。一開始,舒揚有些受不了那樣鋪天蓋地的聲音,但被罵得久了,倒也漸漸習慣了漠視那些事情的存在。或許正如奚潔說的那樣,做行業分析總免不了被罵,罵多了也就習慣了。比起那個,刪帖才是他們更大的敵人。傳媒出身的奚潔對於負面輿情已經是見怪不怪,但是碰上刪帖也只能無語問蒼天。
“我們辛辛苦苦做內容,被借鑑也只能憋著,他們倒好,一投訴一個準?啊?你說說看,這還有沒有天理了?有沒有天理了?”
“上次那條抄襲的最後不是找到渠道聯絡他們刪除了嗎?誰又惹你了?”
一個熟悉的男聲忽然響起,奚潔一怔,飛快地從辦公桌上跳下來回到椅子裡擺出認真工作的姿勢,一邊張開五指敲著鍵盤,“黃老師出差回來啦?黃老師有事嗎?”
“有,我覺得你再過不久可能要花式請假。”黃曜瞥了一眼她故意伸到他眼皮底下的鑽戒,嘆了一口氣,“能不能儘量安排到舒揚正式入職之後?”
“那當然!”奚潔一口答應下來,“不過黃老師你看,雖然沒正式入職,人家小朋友工作得那麼勤奮,和正式入職也沒什麼區別的,你說是伐啦?”
“啊?我下個學期……”舒揚剛想說自己下學期要抽出時間來寫畢業論文,就感覺到奚潔按在他肩上的手有意無意地加重了力道,“下學期……也會盡量每天來的……”
“你看你看,不要刻意區別對待實習生嘛。”奚潔滿意地端起了舒揚桌上的茶杯,“乖,姐姐去給你衝咖啡啊……”
看著奚潔走的時候那一臉燦爛的微笑,黃曜不禁感嘆現在的小年輕著實有些難帶。“你們剛才是在說被刪帖的事情?”
“嗯。”舒揚的心情剛剛才因為方才的插曲緩和了些,聽他提起這件事,頓時又沮喪了起來,“果然,那份研報最後還是發不出來啊。”
做的內容被刪帖固然讓他沮喪,但被刪帖本身卻並不是最讓他感到難過的事情。一路走來,他親眼目睹了周凌鈞在這件事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承受的壓力,也看到了研報完成之後無處發表的窘境。因此,他格外地想要找到途徑進行刊發,黃曜首肯的時候他甚至一度喜出望外。然而,最終卻還是免不了被刪帖的命運……
“誰說發不出來?”黃曜反問道,“不是已經發出來了嗎?”
“您是說之前發出來了?”他有些錯愕,“可是最後還是被刪了……”
“刊發的意義在哪裡?是為了被人看到,不是嗎?”黃曜說,“那三篇推送的資料都很好……有幾萬人看到了這些內容,雖說最後被刪除了,但是已經有很多人得知了這個資訊,也知道了這家公司的問題,這樣的話……周師兄的目的也就達到一半了。”
“話雖如此,但推送之後的反響好像也並不好……”他仍是悶悶不樂,“讀者似乎都認定那是收錢黑上市公司,猜測我們可能是競爭對手收買用來抹黑的……”
“給公眾一段時間去接受這件事情。”黃曜鼓勵似地拍了拍他的肩,“我聽周師兄說你也參與了撰寫?那我不妨告訴你一件事……你以為我為什麼敢於把這篇研報做成推送?”
“為什麼?”他一直以為那是因為黃曜顧念師兄弟情分,抑或者是出於情懷之類的原因。
“聆思科技……已經被背後的金主拋棄了。”黃曜說,“圈子裡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這件事,我想周師兄心裡肯定也有數。”
“什麼?”聽說內幕訊息的驚詫一瞬間戰勝了低落,他這才明白周凌鈞為什麼一直告訴他“靜靜等待轉機”,“可是那家公司……目前看來還是很光鮮。”
“因為造就今天這一切的不是背後的金主,而是市場自己,要讓市場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很困難的……但市場上的資金總量有限,泡沫總會有破滅的那一天,或早或晚。”黃曜說,“舒揚,給市場一點時間來消化掉自己製造的泡沫。”
“嗯。”
雖說仍然前路渺茫,但黃曜的話讓他多少也看到了事情的希望。他轉回工位上,剛剛啟動了顯示屏,手機又響了起來。雖然沒有儲存過聯絡人,但他認得,那是程峰在北京的手機號。
“喂?峰哥?年過得還好嗎?你還在北京?什麼時候回來?”
“這年過得……唉,別提了,他們成天嘮叨這個嘮叨那個,聽得腦袋都疼了,都不敢呆在家裡,這不,現在還躲外頭呢……”聽他噓寒問暖,程峰立刻抱怨起來,“算了,這個我回來咱再慢慢說啊,舒揚,我看你們公眾號的推送了……是這樣的,我在北京的一個發小認識《財經》的編輯,你替我問問周凌鈞……他願不願意把那份報告發在《財經》上?”
雖然程峰讓他徵詢周凌鈞的意見,但他知道,後者是不可能不同意的。作為業內最具權威性的研報平臺,在《財經》上刊發,無疑是對於報告內容價值的高度肯定。而透過內部渠道聯絡,又比常規的途徑來得更加事半功倍,程峰還沒有回校,那份報告就被排版修訂,掛在了《財經》旗下的各個平臺上。而當他出現在寢室門口的時候,報告的內容已經在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開學在即,燒烤店裡也是人滿為患。桌上的菜已經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