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39章 木學堂(求推薦,求收藏!)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中國古代一直號稱重農抑商,但商業從來就沒被抑制住。太史公說過,要想致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只要社會穩定,不管朝廷怎麼抑制商業,商業都會蓬勃發展。但是基於儒家重本抑末、不與民爭利的思想,商稅徵收一直沒有納入正常的財政收入進行統籌管理。

商業發達不能化為朝廷的財政收入,卻成了商人奢靡生活的基礎。官員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從中分肥,商人透過與官員的勾結進一步壟斷市場,牟取暴利,朝廷卻不能從中獲利,普通百姓也得不到什麼好處。當朝廷想從中獲利時也不是建立徵稅的制度,而是專賣的形式進行壟斷經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鹽鐵,鹽的專賣制度最為誇張,一直延續到二十一世紀。實際上,歷史上進行專賣的商品遠不止鹽鐵,凡是需求量大,百姓不可須臾或缺的產品,如酒、茶都曾經是專賣的物件。

常常有人討論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資本主義,也有人說如果不是外族入侵,宋朝或者明朝都有可能走向資本主義,實際上這都是不可能的。儒家思想控制的中國根本沒有正眼看過商業,商業的發展無法成為財政增添的源泉,反而有可能成為官商勾結的黑洞。

所以中國歷史上常常出現這樣的怪事,一方面商業發達,大商人富可敵國,一方面朝廷財政匱乏,捉襟見肘。朝廷和商人的矛盾激化,最後往往兩敗俱傷。就漢朝而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漢武帝晚年,因為連年征戰,朝廷財政吃緊,漢武帝向民間商人募捐,商人坐擁鉅額資產,卻沒人響應,漢武帝一怒之下發佈告緡令,利用權力強行剝奪商人的財產。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雖然解決了一時的財政困難,卻摧毀了民間經濟,也留下了千古罵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