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米商官行,這個制度,早期正是因為北洋商會為忠義軍採辦軍糧,而特意設立的,當時為了保證軍需供應,北洋商會在暹羅、占城等地先後設立米行,因為這些米行都帶有半官方性質,所以時稱“官行”……”
站在陛下的面前,身為桂國國相的潘仁遠,在解釋著“米商官行”的過去時,又於心裡暗自尋思著陛下的想法。
“在陛下登極之前,“官行”保證了每年六百萬石南洋米的供給,而到登極後,在尚未遷都年,正因為南洋官行的存在,才保證了京師六百萬石米糧以及四百萬石軍糧的供給……”
在潘仁遠提及這些過去時,朱明忠只是微微點點頭,他當然知道,那些年“南洋米”對江北意味著什麼,不僅僅是軍糧,它們還是忠義軍最重要的軍費來源之一,當時官府可以從每石米中獲得7錢銀子的利潤,每年四百餘萬兩的利潤,支撐了忠義軍的作戰。而遷都前後,每年朝廷從南洋米中獲得的利潤也維持在五百萬兩左右。這筆錢,對於當時的官府而言,無疑是筆極為重要的收入。甚至即便是是現在,南洋米的關稅收入,仍然高達千萬兩之多。
“……陛下封諸王於南洋後,各國為運銷大米於國朝,所以出現許多類似“官行”的米商,也就是“米商官行”,其大抵上分成三類,一類是舊時的“官行”,因為興乾後官府退出,許多舊時的官行大都改為商辦,一類是各國為促進對大明出口米糧,創辦的米行,其股東大都是各官顯貴。還有一類是傳統米商,因為南洋與國朝不同,所以在過去二十年間,米商官行透過對收購、運輸以及銷售等方面的控制,已經成為了對國朝大米貿易的主導,甚至如果離開了米商官行,南洋米幾乎很難運到國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