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申時行為什麼堅持太子侍讀這一職務的新設必須經過內閣,而隆慶又為什麼堅持不走內閣而直接特旨設立?這其中的道理小太子朱翊鈞肯定看不明白,甚至李貴妃也未見得完全瞭然,可是高務實卻自忖能看出一二關鍵。
申時行之堅持,與隆慶之堅持所以相反,在很大一個程度上是因為兩人都猜得出一旦此事報給內閣,則作為內閣次輔的高拱必然反對,並且可能代高務實上疏推辭。
倒不是說高拱不想看到自家侄兒有出息,才幾歲年紀,正經科考都沒有經過便做了官,且是最為清貴的翰林官。而是大明的風氣便是如此,高拱作為高務實的長輩親屬、嫡親三伯,在那種情況下必須要上疏謙辭,而高務實隨後也就只能力辭不就。
要知道,這年頭就算閣臣莫名其妙地被言官參劾一本,也必須上表請辭,並且在上表之時就開始“自我停職”,在家等著皇帝的下文。雖然一般來說,皇帝十有八9是下旨挽留,有時候甚至要同時下旨大罵那個言官一頓,更有甚者會把言官直接貶斥、罷官甚至流放、庭杖等,但閣臣的這個姿態仍然要做出來,這雖然不能說是制度,但卻是誰都不會違背的潛規則。
大明的文官,對於名聲就是有這麼執著,甚至形成了全天下文官都預設的規矩。
因此,當申時行發現無法力勸皇帝打消此想時,便想到了這個“曲線救國”一般的法子,然而隆慶帝畢竟不是少年君王,他也看得出申時行的想法,所以直接否決了這個辦法,反而另闢蹊徑,特旨新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