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277章 戰後波瀾(廿四)南寧候!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震天的歡呼良久不息,直到文臣們喊累了,才由禮部尚書徐學謨悄悄向太常司卿眼神示意了一下,不久後百樂齊鳴,示意郊迎正式開始。

高務實不是周瑜,可沒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能耐,但今日所奏之樂他卻非常熟悉,而且讓他大吃一驚——乃是中和韶樂之一的《太和之曲》!

有明一朝因為建立在驅除韃奴,恢復中華的基礎上,因此對於中國傳統禮儀的恢復極其看重。禮儀在古中國常以“禮樂”指代,因此朱元璋也非常重視禮樂的建設和使用,早在初克金陵時,他務未遑,便首開禮樂二局,廣徵耆儒,分曹究討,釐定祀典,詔修禮書,重定雅樂。其在位三十二年,每遇祭祀、齋戒、省牲,都必誠必敬。

為了告誡自己,他特意命太常寺做了塊牌子,將圜丘、方澤、社稷、宗廟、先農、風雨雷師、馬祖等一應祭祀時間寫在牌子上,掛在東耳房前時刻提醒。又命禮部鑄一銅人,手執簡書曰“齋戒三日”,祭祀之前放在他面前,使其心有所警省而不敢放。又令各衙門設木齋牌,上刻“各有常憲,神有監焉。”以便在祭祀時提醒百官。

為了表示對神的敬意,他特意設立神樂觀,以“務為清淨”的道流掌祭祀雅樂,正如王直所說,“國朝於祀事為最重,凡殷薦天地、祖考,皆有樂,而作樂者,必謹擇其人,以學老子法者清靜淳一為可用,於是慎選其徒,處之神樂觀,俾專事焉。”正是由於對祭祀的重視,明代太常樂官的職能相對前代便變得更為單一,只掌各類祭祀禮樂,用現代語言表示便是“高度專業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