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上國雖強,終究外國;朝鮮雖弱,畢竟母邦。況我兩班子弟世代為官,若併入上國,豈知不會三世而衰?”
柳成龍說出這番話來,意味著他對於用常規方式勸說已經不抱希望,只能祭出這最後的大殺器。本質上來講,其中蘊含的思想不外乎“寧為雞首,不為鳳尾”。
不過,這雖然是一種很常見的想法,可是在朝鮮兩班看似科舉選拔,實如九品中正的門閥政治之下就未免過於無恥。
只是,無恥歸無恥,但同樣作為既得利益者集團的一員,柳成龍相信權慄也難逃這一思維的桎梏。
權慄並非普通武將,他出生於安東權氏的一個兩班世家,其父是曾經做到過領議政的權轍,故權家實際上也是兩班頂級家族。
不過,權慄本人早年的仕途非常不順,他於萬曆十年(1582年)才得以武科合格,而這一年他其實已經四十六歲(虛歲)。
縱然如此,權慄也沒有隨即踏入政壇,直到壬辰倭亂髮生,在柳成龍的推薦下,權慄才得以出任光州牧使——你沒看錯,以他的出身,不做官則以,一做就是地方大員。
當時權慄在李洸麾下作戰,轉戰漢陽。然而,李洸最終在龍仁被日軍擊敗,權慄不得已退往光州,並很快組織了一千名民兵。
日軍到達錦山以後,全羅道的治所移往全州。權慄率軍前往全州的大門梨峙,以遏日軍兵鋒。權慄親自監陣,如有退卻,立即斬首。此戰中,民兵首領黃進被火銃擊中,依然奮勇戰鬥。最終,軍法嚴厲的權慄戰勝了小早川隆景的偏師,並收復了全羅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