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擴大舉人群體的選官任用這件事,其實從高拱時期就是實學派的一貫宗旨,多年來也一直在推進。某種程度上來說,實學派之所以能夠形成如今的聲勢,一定程度上也和始終堅持這一政策有關。
這樣說倒不是表示實學派的上層有多少出自於舉人階層,這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大明的傳統擺在那,政策慣性和個人、群體利益都擺在那——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要知道這個“潛規則”的形成,乃至於後來幾乎成了“明規則”,並不是因為皇帝認為只有進士才有做翰林的能力、只有翰林才有做輔臣的能力,不是這樣的。
本質上,這種所謂的“規則”,只是進士、翰林們為了保障自身利益而創造出來的“輿論門檻”,是為了排除更多的競爭者。
這樣一來,經過長年累月的口口相傳或者明裡暗裡的各種輿論影響,非進士出身、非翰林出身的官員就會在心理上自我矮化,連自己都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不夠格去和進士、翰林爭奪更高的位置。
久而久之,進士群體、翰林群體就自覺或不自覺的形成了小圈子,或者說利益階層。即便權威之盛如今日的高務實,他也沒法在沒有任何前提條件的情況下忽然站出來說:誒,我看那位舉人是個大才,我推薦他入閣輔政——這不僅是要犯眾怒的,甚至他提到的“那位舉人”恐怕自己都會打死不肯接受這種推薦,乃至於認為高務實是在嘲諷自己,然後羞愧無地,乾脆自我了斷以免受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