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在明朝,殿試是最高一級的科舉考試,它雖不似前些日子的會試那般重要,只是決定著最終的名次,並不存zài被黜落的問題,但對於天下讀書人而言,卻是一場極為隆重的文壇盛事,每屆殿試的狀元、榜眼、探花們,也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揚名天下,受無數世人追捧。
殿試只考時務策,在太和殿內頒發策題。期間,皇帝會在殿廷上對貢士們親自策問。
待殿試結束後,於次日讀卷,皇帝及監考大臣們會根據考生的表xiàn,劃分三甲,一甲只有三人,既世人所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然後二甲若干人,名曰“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名曰“賜同進士出身”,並於第三日放榜。
接著,在放榜當日,皇帝會於太和殿舉行傳臚大典,宣佈殿試結果,其中一甲三人於殿試後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則皆授翰林院編修;其他進士,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翰林院庶吉士、主事、中書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官職。
不過,趙俊臣對於殿試的重視,卻並非是因為這是讀書人的盛典,而是他在關心那些“趙黨後備軍”們的最終殿試名次!
雖說殿試並不存zài落榜的問題,只要會試晉級之後,考子們便都可為官,並且為官之後,其本人的家世背景、靠山人脈、以及為人處事的本領才是決定他們為官道路上的關鍵,但殿試名次的影響也同樣不可小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