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養病、為其請醫送藥甚至送上貧寒之家一輩子也掙不到的銀子……但當家裡的大人要處罰這些侍婢時,她們也許會求請,但最多也只是求請,而永遠不會因為這些奴婢的生死而搭上自己的形象、尊嚴,至於生命,就更不可能了。而如果這些下人違背了綱常倫紀,她們更會毫不猶豫的與他們“一刀兩斷”,甚至親自下令將他們送上官府。
對於侍女、奴僕……所有的“下等人”,她們的善心總是有限的、倨傲的。
但他的仙子並不是這樣的。
自從在父親的壽宴上,對衣兒一見鍾情後,他便開始默默的、利用各種各樣的渠道去了解她、關注她。
於是,他知道,自己的仙子究竟有多麼的善良!對待服侍過自己的下人又究竟是多麼的關心和體貼!
比如,早年服侍她的四個年紀較大的侍女,在到了成親嫁人的時間後,一個都沒有耽擱,而且,除一人嫁給府中的大管事之子外,其餘三人,一人嫁給了京兆府的秀才,一人嫁給了宿衛禁軍的校尉軍官,一人嫁給了大商人,嫁妝也都極為豐厚。外人多會以為這是葉家待人寬厚,或是以為壽昌公葉瑜特別疼愛自己的女兒以致愛屋及烏,秦昭武原也如此以為,但深入探查才知,此皆葉家三小姐之功。
卻原來葉家固然待人寬厚,但也不至於如此開明,最初這四人到了年紀,葉瑜因疼愛女兒之故,還想多留這四人幾年,而這四人也都同意,卻是葉雪衣不願耽誤四人的年華,堅決不同意,這才讓四人在十七八歲的年紀就得以出嫁。
而最初的安排,也是都與府上的管事之子、家將之子相配,也是葉雪衣探知幾人心意,並願為其擔保、奔波,這才令四人透露心聲,敢於爭取,其中一人嫁給了自己心儀的表哥,彼時其表兄已是秀才功名,因葉家作保並附有上千兩白銀的嫁妝,才促成婚事。兩人嫁入了貧寒之家,即使是嫁給大管事之子的那一例,也是兩人情投意合才促成的。至於日後,那兩個貧寒之家的少年,一人能成為家資百萬的大商賈,一人成為宿衛禁軍的正五品校尉,那卻真真是意外之喜了。
再比如,葉家曾有一粗使丫頭,其貌不揚,才識平庸,真真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個丫頭,也不是葉家的家生子,而是從外面買進來的,只用來打掃院落,做些粗使活計,來了葉家不過半年,竟突然生了場大病,高燒不止,葉家管事請醫診治了幾次,花了數十兩銀子,竟是怎麼也救不過來,便欲就此作罷,任其自生自滅。卻不想一日被雪衣問及“那打掃書閣後院的丫頭最近怎麼不見”,如此知道她生病難治後,便命人再為其延請名醫診治,前後又花了數百兩銀子才將她救了回來,但卻也因高燒太久而成了個傻子。但葉家小姐只是憐憫感傷,卻不曾嫌棄,仍教管家給她安排輕省能幹的活兒,照樣為其開薪,平素還時而問及其有無被人欺負。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僅秦昭武所掌握,按正常情況會被開革而被其挽留、妥善安置的就有七八人之多。
最令秦昭武印象深刻的,共有三件事。
一個是府中曾有一個丫頭被外面的浪蕩子蠱惑,而與之私會乃至私奔,結果卻被那浪蕩子始亂終棄,不僅如此,還懷了那浪蕩子的骨肉。這般既輕浮又蠢笨的丫頭,放在任何一個高門,都會被處理掉,最輕也是將其趕出府去,任其自生自滅。葉家對此也不例外,一面將那浪蕩子緝捕歸案,按律懲處,一面將這丫頭革除府去。然則這丫頭父母早逝,家中只有一個爛賭好酒的兄長和尖酸刻薄的嫂子,歸家之後,就被其兄嫂賣到青樓。結果這事被葉家小姐知道後,憐其罪不至此,便命人將其贖回,安置到莊田,做一養蠶女,所得先還其贖身費,還完後再按普通女工計酬。
這樣的“善行”,其實是不被世人認可的——因為她所拯救的,是一個失德之人。不少人聽說後,譏諷葉家小姐是“濫好人”“偽善”乃至“愚善”,但秦昭武看到的是仙子的真正憐憫之心,以及對心中所行之“道”的堅持。
第二件事,就是她將陪嫁而來的部曲護衛中的年輕“不安分”者主動託付給自家大哥,讓其帶到邊關歷練,獲取軍功。同樣一件事,在葉雪衣的貼身侍女看來,是自家小姐對這些忠誠於郡公爺的護衛的不信任;而在秦昭武看來,卻是對下人的真正關心和打破世俗規矩的勇氣。尤其是這樣的安排,只有真正不將下人當“下人”看的主子,才會做出這樣能讓下人們不僅能擺脫僕屬身份、甚至由奴入官、一步登天的安排。這是真真切切、實心實意為自己身邊的“夥伴”打算,而絕不是世家高門鞏固權勢、擴大影響力的計謀心術。
第三件事,就是衣兒陪嫁而來的田莊,竟是都只收取十分之一的地租,與時下地租普遍徵收四五成甚至六七成相比,真是“良善”到了極致。而最令秦昭武震驚的是,這一成的租子也並沒有流進葉雪衣的“小金庫”裡,而是一部分用於田莊的莊頭、管事的“薪酬”,田莊道路、溝渠、水車等公共設施的建造、修葺以及莊丁農閒“軍訓”的開支,餘下的部分則建立了“社倉”。
這“社倉”有兩個功能,其一是作為田莊的糧米儲備,“以備荒年”。其二則是作為莊戶的“養老糧”“醫療糧”,若是哪個莊戶年齡過了60歲,就可以每月從這“社倉”領取1人份的米糧,以作“養老”之用,而平時莊戶生病問診吃藥,只要令醫者和藥鋪開好單據,每半年就可以從“社倉”領取折價相當於醫藥費六成的米糧。
另外,若是多年連續豐收,達到戶均4年之糧後,就會按戶分發“福利”,將儲糧降到戶均3年之糧為止。
老實說,得知此事的時候,秦昭武著實愣了好一陣子。
他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樣的善舉,這樣的設計,竟會是出自一個閨閣小姐之手。
這京城中的大家閨秀、高門貴婦,十人中有九人會有“善良”“慈悲”的名號,但在這些善良小姐、慈悲貴婦之中,十人中有九人,其最常見的善行是到佛寺施捨銀錢、供奉香油;對於街頭流浪、討飯的乞兒,能施加善心贈予一二銀錢或飯食的,也就十有七八。而這些能向乞兒施加善心的,能有心主動去做些善事,比如為城外的饑民搭建粥棚,為自己身邊有難事的侍女奴僕送上關懷和援助,大概也就十有五六。至於能夠在饑年荒歲想到為名下奴僕莊戶減免租賦,大概十不存三四。而即便是這些人中,能夠常年減輕田莊賦稅的,可能連十分之一都沒有。
如此算來,能夠在自家田莊裡輕徭薄賦的,百家高門也最多隻有一二。而事實上,就秦昭武所知,聚集在燕京的上千家公侯勳貴、名臣高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