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的年味還是很重的。
一路過去,到處掛滿宮燈,大大的“福”字也是遍處可見,有幾處宮門上還貼了春聯。
有關漢人過年貼春聯的來源,良臣依稀好像聽說是五代十國時,後蜀主孟昶開創的,爾後就流傳了下來。
宋朝那會春聯不叫春聯,而叫桃符,王安石有句詩就是說的春聯,曰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打明朝之後,春聯才算是真正走進千家萬戶,但凡是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和福字,這一習俗也深深的烙進了漢家子孫骨子深處。
春聯,不僅是對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更是漢人的一種象徵。
什麼是漢人,遵循同一種文明,認同同一種文化,堅持同一種習俗的人,就是漢人。
不能做到這些,哪怕骨子裡流的是炎黃之血,也稱不得漢人。
入胡則胡,入漢則漢。
良臣記得,小時候他家過年,哪怕他爹魏進德大字不識一個,平日上茅房連草紙都捨不得用,也要花上兩個銅板到村口請吳夫子給寫幅春聯回家掛上。
為啥?
老爹說不出大道理,但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夠了——“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而每到年前幾天,也是吳夫子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候,因為他老人家要給村裡甚至方圓數村的百姓家題寫春聯。這幾天就是再累再忙,吳夫子的心情都是愉悅的。
傳承,就是透過一件件小事延續下來。
斷了傳承,就是斷我們的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