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前往寧波時,楊柳才抽芽,農人才戴著斗笠、穿著蓑衣在田間翻耕土地。
回來時,運河兩岸的水田裡,已是禾苗青青,農人多是舉家出動,撐著木棍在田間耘田。
耕耘,耕耘,在後世,很多人已經不知龗道耘田是怎麼回事了;
這是一個很累人的活。在禾苗插下去轉綠一段時間後,這時田間的草也長出來了;
人們要撐著木棍下田,一邊除草,一邊用雙腳戳進淤泥裡,沿著禾苗行間一行行地拖過去,讓淤泥翻上來,蓋住禾苗的根部。
另外一行行的腳印窩出現後,田間的肥水會流入這些腳印窩裡去,減少被太陽直射的水面積,從而讓田間的肥水蒸發量減少,也就能更長久地給禾苗提供水份。
秦牧也是偶爾停船,和正在耘田的老農聊天時,才知龗道這些的。
或許真是天意吧,明末水旱不斷,災荒連年;
但明亡之後,這兩年氣候變得很好,風調雨順;
平常百姓都將這種現象歸功於秦牧,認為是他這位仁德君主出現之後,才能帶來這樣的好年景。
在後世,將風調雨順歸功於某個人,是件很荒謬的事。
但在這個時代,卻很平常,天下有災荒了,百姓都會認為這是皇帝失德了,上天才給人間降下災荒作為懲戒。
皇帝要避殿減食、廣開言路反思己過,祈求上天的原諒。
反之,出現了風調雨順的年景,百姓也會認為這是皇帝仁德所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