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葡軍的遠端火炮部隊開始將陣地後移,他們所配備的連珠遠端炮並不是從葡萄牙或者澳門帶過來的裝備,這是大明人的智慧結晶,西方火器專家並不知其為何物。連珠炮是早在萬曆抗倭援朝時便已被應用於實戰的明軍制式裝備,只不過抗倭時期的連珠炮口徑比如今的連珠炮小了許多。
經過多年的實驗和研發,工部終於將這種大口徑連珠炮從最初的圖紙轉化為實用兵器。這種連珠炮的構造大概可以描述為將紅夷大炮的尾部上方開啟一個五分之一長,五分之二寬的缺口。作戰時大炮將配備多個內膽,每個內膽都事先填裝好火藥和彈丸,火藥引信在內膽之上,發射時將內膽放入炮管的缺口內,再點燃引信,一輪發射完畢後,炮手立刻取出舊膽填裝新膽,新一輪的炮擊便立刻可以開始。
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技術加上葡軍炮手最精準的觀瞄技術,成就了這場戰鬥。這些葡軍炮兵是不會同清軍騎兵拼刺刀的,當清軍騎兵即將逼近陣地前沿時,炮兵陣地被轉移了。明軍陣前各類戰車上的小炮、虎尊炮和火箭等近距離火器開始對清軍騎兵進行平射。就連明軍裝備的重型床弩的殺傷力也是血腥的,它們被安置在明軍的戰車之上,和弓箭手以及刀盾手相配合。
騎兵的馬弓也開始還擊了,然而明軍有刀盾手和戰車作為屏障,馬弓帶給他們的殺傷可以說微乎其微。御營五軍的刀盾手還沿襲了明軍舊制,每名刀盾手配備梭槍兩到三根,三十步之內投擲梭槍,趁敵人處於混亂之際再抽刀衝鋒。可這場戰役,由於清軍騎兵數量無比龐大,明軍又有戰車作為屏障,所以刀盾手並不需要衝鋒,他們只需要讓手中的梭槍陪伴敵人走完這最後三十步的距離就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