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什麼,太子這就出閣讀書了?”
各地災患尚未平息,南京寶泉局還沒開始鑄錢,王淵就突然接到一項新的任務。
剛滿四歲的太子朱載堻,即將出閣讀書,王淵主講《尚書》。不但如此,皇帝還命令七歲半的王策、三歲半的王素,一起到文華殿做太子伴讀。
明代太子出閣讀書,一般在八歲到十五歲期間,具體讀書年齡全看皇帝的心意。
比如朱標,六歲出閣;又如朱祁鎮,兩歲出閣。
朱厚照的出閣年齡最標準,這是因為弘治皇帝恪守禮制,兒子年滿八歲即安排讀書事宜。
嘉靖皇帝就比較迷信,認為二龍不可相見,於是遲遲不立太子。他想了一個變通的辦法,送兒子出閣讀書,按太子的待遇來進行培養。從此之後,大明便有了皇子出閣讀書,即承認太子身份的潛規則。
萬曆想要廢長立幼,文官們就依靠這個規則,提議讓皇長子出閣讀書,從而變相的把太子給立了。但這麼一耽擱,導致朱常洛十三歲才出閣,就學年齡非常非常晚。
朱常洛的兒子更慘,因為後宮之爭,導致朱由校十七歲出閣讀書。
明朝皇子讀書時間越來越晚,追根溯源應該讓嘉靖背鍋。正是嘉靖的迷信思想,把立太子和皇子出閣聯絡在一起,導致太子人選未定的時候,皇帝和官員就不讓皇子正式讀書。
而只有出閣讀書的皇子,才會由大臣進行教育,出閣之前則由后妃和太監教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