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百零四章 登基大典(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長安太極宮宣政殿,鼓樂喧天,李淵穿戴著全套的皇帝禮服,頭戴皇帝二十四旒冕冠。滿臉笑容的坐在龍座上。而李建成身穿著全身皇帝禮服,唯一不同的就是,頭上沒有戴皇帝的冕冠,一步一步的走向李淵,當李建成走到李雲面前,恭恭敬敬的對李淵跪下,李淵對殘月說道:

“殘月,現在開始吧!”殘月點點頭:

“登基大典開始,上冕加冠!”在殘月的喊聲下,李建成的貼身太監明宇拿來了一頂冕冠(冕冠主要由冠圈、玉笄、冕綎、冕旒、充耳等部分組成。玉笄:紐中可插玉笄,以便將冠固定在髮髻上。冕旒:綎的前後兩段垂旒,用五彩絲線穿五彩圓珠而成,象徵君王有所見有所不見。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唐代進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冕延:又寫作綖,最上面的木板,又稱冕板、延板,上黑下紅、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之意。後面比前面應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傾斜之勢,即有前俯之狀,象徵君王應關懷百姓,冕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帽卷:即帽身,圖中沒有標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裡裱硃色紗做成。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鑲成。中古時期以前冠武正前方飾以玉蟬,意為受禪於天。纓: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絲繩,在頷下繫結,用於固定。纊:是系在冠圈上懸在耳孔外的兩塊黃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懸掛於兩耳邊,象徵君王有所聞有所不聞,不輕信讒言。紞:是垂在延的兩側用以懸纊的彩絛。天河帶:冕板上垂下來的一條兩指寬的紅絲帶,長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帶至遲秦代就開始出現,其可考據樣式多出現在隋唐以後的畫中(比如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宋代才有明確的定製。明代恢復冕冠時去掉了天河帶。冕冠主要有六種樣式: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合稱六冕。六種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別。大裘冕:用於帝王祀天。袞冕:用於帝王祀祖。鷩冕:用於帝王和百官祭祀先王,行饗射典禮。毳冕:用於帝王和百官祭祀山川。希冕:用於帝王和百官祭祀社稷。玄冕:用於帝王和百官參加小型的祭祀活動。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李淵將李建成的玉笄從紐中間拉出來,又從李建成的貼身太監明宇手中接過冕冠,又將冕冠戴到李建成的頭上,將玉笄從紐中間插入固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