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同歷朝歷代的中原王朝講究“天人合一”的理論,動輒便是打著天人感應的那套旗號不同,南粵軍同他們一個巨大的反差就是強烈的修路架橋行為。
在內地,歷代都有所謂的官不修衙、不修路的傳統。偶爾有幾個官員組織起來鄉紳修橋補路的搞上一下,那幾乎都是可以立碑,然後官員離任時會行脫靴禮,送萬民傘,更是千百黎民頭頂焚香,哭送數里,口中高呼“還我某公”之類的口號的。
而南粵軍這頭,為了更好的統治著這片龐大遼闊且又地形、民情極為複雜的地域,對於行政系統的高效率便是要求極高,為了能夠讓命令傳達迅速,軍隊調動自如,南粵軍從上到下都有著近乎於強迫症的修路偏執。江河上有條件的架起橋樑,沒有條件的則是架設浮橋,將一道道天塹變為通途。從地理地形上做到了交通通暢,貨暢其流,也從另一個角度杜絕了因為地理山川的隔絕險阻而成為割據之勢。
一片片土地或是自覺或是被強行加入了貨物商品文化大流通的圈子裡,那種割據一方的行為從經濟上便喪失了先天條件。
而南粵軍的各項政令,也可以做到令出法隨。從權力中心發出的號令,被快船、快馬分別送往各道,從各道再行下發,一直到府、州、縣、鎮、村,如臂使指一般流暢。
不過,一條條貫穿南北橫亙東西的官道,卻也摧毀了無數人心目之中那個田園牧歌的故鄉情懷。在他們心裡,永遠頑固的要求著,不管他們走了多遠,走了多久,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必須原封不動的保留著他們走得時候那個樣子。不能讓他們在想起家鄉的時候。卻發現家鄉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模樣。或者是原本恬淡寧靜的淳安縣城變成了千島湖水庫。所以,在他們的筆下口中,全世界,至少是全中國都應該為了他們的家鄉而保持著青山綠水的原貌,幾十年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變化,然後在他們某天吃飽喝足的閒暇之餘。要在窮鄉親面前秀一下優越感的時候,回到那個山河依舊的地方,指責政府無能不作為,幾十年了還是這般的貧窮落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