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舊時,京城的堂會戲開場的儀式表演有多種選擇。
大致有“破臺”、“淨臺”、“跳靈官”、“跳加官”、“跳財神”和“報臺”等幾項。
這些儀式可繁可簡,主要看辦事本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狀況而定。
因為凡是舉行這幾項儀式,都要由本家另出表演費,也就是梨園行所稱“彩錢”。
其中“破臺”儀式,是屬於半夜十二點裝神弄鬼的封建糟粕。
不但形式神秘,而且有殺雞攘血的步驟。
往往搞得血了呼啦的,恐怖氣氛十足,以至於為主家不喜,遂消失不見。
與之相反,“淨臺”的儀式就要好多了。
因為雖然同樣是為了除淨所有的邪祟,可淨臺只是以念淨臺咒為主,沒那麼鬧騰。
最早時的淨臺儀式,清代演員所扮人物是一位頭戴五佛冠,身披大紅偏衫、戴白鬍須的法師。
登臺後念著咒語巡視全場一圈,然後下臺即可。
到了民國時期,這種儀式演變得更加吉祥。
因為彼時,“破臺”已經完全被“跳靈官”、“跳加官”、和“跳財神”所取代了。
那麼“淨臺”時,往往就由扮演靈官、天官、財神的演員來唸咒。
要知道,無論“跳靈官”、“跳加官”、“跳財神”都是以恭維討好觀眾為目的的戲曲舞蹈。
無論哪種角色,都是扮相豔麗。
演員會手執綵綢條幅,隨著鬧臺鑼鼓的曲牌,邊舞邊跳,展示條幅,呈現祥瑞,以博喝彩和賞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