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由土灶支著大圓鐵鍋,下面燒木柴燜出來的大米飯,在米飯的最下面會形成與鍋形狀一致的飯鍋巴。
只要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這飯鍋巴便黃澄澄的,吃在口中又香又脆,無論是幹嚼或是泡湯,皆是極美味的。
丁氏方才所言的“飯根子”,說的便是這飯鍋巴。
家中有老人去了,習俗一貫如此,飯可盡吃,“飯根子”卻半分動不得,便是盛飯之時也需小心翼翼,不可戳破分毫。
須得圓圓滿滿的留下,一絲不苟的剷出,再放到羅篩上曬的脆崩崩的,留著主家日後燙粥吃。
這“飯根子”便算是保住了,也是保住了主家的根基,也只有有了根,往後才能長出更多更好的果子來呢。
其實這個說法便是指望著去了的人能夠保佑家中財源廣進,諸事順遂。
雲嬌卻不以為然,倘若自己不動手,還指望著家中的祖宗從天上給你扔下餡兒餅來?
不過大淵朝習俗一貫如此,從王侯將相到平民百姓,皆是一般做法,吃“倒頭飯”留下“飯根子”也已是約定俗成之舉,若是誰壞了旁人家的“飯根子”,那幾乎等同於殺父之仇。
便是極為清貧的人家,吃“倒頭飯”也講究這一條,哪怕是到外頭去借,也要借些米回來,就著玉米渣子野菜之類的,煮成一鍋“寒子飯”,為的也是留下一個“飯根子”,取個好兆頭。
“姑奶奶,這飯生著哩!還得煮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