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原文】天地不仁[1],以萬物為芻狗[2];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3]橐龠[4]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5]窮[6],不如守中[7]。
【註釋】[1]仁:親也,是儒家的核心。仁者,立功施化,有恩有為,而受惠者反失其本真,反失其獨立性。
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所以說不仁。[2]芻狗:以草紮成的狗,古代用以祭祀。
祭祀時,人們用匣子把芻狗裝著,給芻狗披上華麗的繡巾,莊重地把它供在神前,但並不是愛它;祭祀畢,人們對它任意踐踏,棄之不顧,還把它燒掉,也不是恨它。
人們對它無所謂親不親、仁不仁,天地對萬物亦然。[3]猶:好像。
[4]橐龠:古時一種風袋,即今之風箱,充氣、送風用。[5]數:屢次,往往。
[6]窮:不見效果,導致敗亡。[7]守中:靜守內心不發言。【譯文】天地無所謂仁愛之心,天地任由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之心的,他把百姓當成芻狗,任憑其自作自息。
天地之間,豈不像風箱一樣嗎?它中間雖空但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
言多反而易失,還不如抱守中道,行不言之教。【解析】聖人治民之術必效法天體執行之道,以
“無為而無不為”作為最高準繩。老子在治國上表現了徹底的自然主義,對老百姓的善良本性加以引導的話一句也沒有提,而是認為老百姓應該像大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