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163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確實是被這些官員所熟知的,但卻沒有人提起過作者,更沒人過分探討書中的情節,反而只是略帶一提,寥寥稱讚一句罷了。 直到,晉朝國亡,陳朝興起,改朝換代,陳朝開國之君從晉朝末代皇帝晉穆宗的皇宮之中找到了一本刊刻精美的《紫釵記》,據說晉穆宗私底下尤為愛好比書,每每入睡前仍要翻看一段時間。 當時,據傳言陳朝開國之君見此書時大笑連連,又言此書當刊刻傳於天下。 這才致使《紫釵記》徹徹底底正式被刊印,面世於大眾,而不是作為手抄本流傳在特定的部分人之中。 當然,關於陳朝開國之君與《紫釵記》的事蹟到底也只是流傳於市井之中一種說法而已,並沒有更深切或者說明確的史書表明這件事情真正發生過。 畢竟關於陳朝開國之君,這個據說很有可能是晉朝流傳在外的血脈,甚至這也是當初他能瞬速揭竿而起,獲得一大批地方大族支援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說,晉朝中期擁有著可以說是最為開明的政治環境,帝王與朝廷,文人之間達成了一種少見的平衡,從而達到了上下一體,上行下效,政府高效運轉的狀態。 那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古代讀書人最為輝煌的一段時期,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封侯拜相,並非虛妄。 那麼陳朝,可以說無疑是皇權集中化的體現,帝王成了至高無上,為萬民敬仰朝拜。當然,也確實可以說陳朝開國之君是個雄才偉略的帝王,他雖依據世家,卻在奪得皇位,改朝換代後,初期大肆封賞功臣,後期卻長達多年隱忍不發,直到擁有足夠的實力,才一鼓作氣,削減了世家的勢力,確定了皇權的至高無上與獨一無二的權威。 紫釵記雖在陳朝初期就已經正式刊印,到那個時期,一切猶在百廢待興,百姓並無過多的精力或者說時間來瀏覽此書,直到陳朝經過多年的修養生息,百姓逐漸富裕起來,《紫釵記》才真正廣為流傳起來。 但真正被眾人所知的是《紫釵記》的戲曲,以及衍生出來各種才子佳人話本,而非小說。 改編版本的眾多,以及《紫釵記》的真本一直都存在存疑,而且神秘的作者也一直被眾人津津樂道。 直到近代以來,有不少的學者運用從西方學習到的技巧,對這本書重新進行了考證。 對於其產生具體年代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算是揭開了它的一層神秘面紗。但對於作者的生平研究,以及作者寫此書的用意,仍然留下了很大的存疑和謎點。 對於正統的文人來說,寫小說可是上不了檯面的,詩詞文章才是真正的傳世之道。 因而,古代寫小說的文人一般是都是假託名,以筆名進行小說的創作。 《紫釵記》的作者任平生,在開篇便雲此書雖是為人而寫,但書中情節不過黃粱一夢,其中言語皆是作者亂語耳。但很多學者一直都認為書中存在原型人物,甚至書中很多事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甚至作者一定年紀不小,更不是個窮書生,而是出生世家大族,身處晉朝上層社會。 因為書中的人情世故,不是年輕人能夠掌控的。 書中的場面描寫,家族軼事,士人交流,完全全一副大晉社會風貌全景圖。 03 楚瑛知道,她的導師是個《紫釵記》的忠實愛好者。 事實上,他的那本《紫釵記的前世今生》雖然被學術界不少人批評過,但銷量十分不錯。 書中的語言優美,觀點新奇,腦洞大開之餘又符合大部分的邏輯,讓很多人看了以後不由得大聲呼喊一聲痛快。 那本書裡導師先是梳理了《紫釵記》流傳這麼多年的版本演變,以及書的成書年代。接著又以幽默的語調介紹了這麼多年來許多學者和文人對《紫釵記》的討論。到最後,書中才以一種輕鬆詼諧的語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猜測。 書中寫道他猜測紫釵有指代皇權朝廷的含義,而作者寫此書,是在寫大晉永平永安年間的事蹟。 釵有寄情之意,然而為何是紫色,這要聯絡作者創作此書的背景,當時紫色是晉朝最為高貴的顏色,朝中高官皆以服紫為榮。 而書中的郭家,則代指朝廷,代指皇家。郭家的三房四房爭奪管家職權,其實是指當時幾位皇子在爭奪太子之位。 書生程君澤,意為承君之恩澤。後來程生在郭家管著大大小小的事情,形同於一家之主,很多人做什麼事情都要取得他的同意。其實是因為他在郭府的地位,便如同在朝堂上的丞相。而他每次要做什麼事情,還會取得妻子郭萍的同意,其實是因為郭萍是實際的郭府之主,更是朝廷上的…… 郭萍郭安,則意為平安。 甚至,這兩人極有可能是同一個人。 他們一母所生,相貌相似,書中程生從未分辨出他們的差別。 甚至,仔細觀察《紫釵記》中的情節,會發現,郭萍郭安兄妹二人竟然從未同時出現在一個場合過。 不是程生和郭安相處,便是程生和郭萍相處,郭萍和郭安之間的相處甚至從沒正面描寫過,這也是書中最令人匪夷所思之事。 郭萍女扮男裝裝作郭安與程生結識,其實都是幌子。 書中關於程生和郭萍郭安兄妹二人的兩次相見,作者描繪的詞語極為相像,程生與郭萍的每一次交流,都和郭安與程生的交往一般無二。 甚至大婚時,程生對妹妹郭萍所言,他的內心思緒,都與曾經他和哥哥郭安曾經說過的類似。 將郭萍的名字改成郭安,這本書甚至不會受到過多的影響。 彷彿這不是兩個人,而是一個人。 如果這書,存在人物原型的話。 也許自始至終,和程生認識的只有郭安一人。 又說當初郭安身死之時,可以說是書中的神來一筆,不僅沒有鋪墊,甚至身死之緣由都可以說極為不合理,回家路上遇上土匪,可是按照作者寫的兄妹二人上香,書生程君澤住的寺廟,都離京城不能說是很遠。 既是京城,警衛森嚴,兵將充實。落土為寇,只能說太過稀奇。 就算真的有不少土匪,那也不敢在京城周圍當土匪。 可以說,郭安身死這段情節好似硬生生加入,十分突兀。 而且後文郭安之死,對於郭家,對於程生的影響,彷彿都只有短短的一瞬間。 一旦過了,便從未被提起過。 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程生和郭萍大婚前夕,竟然沒有一個人提起過郭安,包括郭父。 好似,郭家只有郭萍一人,郭父從來就只有郭萍一個女兒,又或者說只有一個兒子。 所以,郭安之死這段情節過了,便過了。並未對郭府產生過多的影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