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百七十五章 岳飛的決意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江南氣候溫暖溼潤,而且百姓富裕馴良,大宋的官吏自南渡後普遍樂不思蜀,連光復的中原故地大家都不太願去,更別說是遙遠寒冷的河套平原了。於是乎,本來河套地區的管理就已經很差了,官吏還嚴重不足,朝廷對它本就不強的控制力自然更是一落千丈。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河套平原年年豐收,那些無法無天的當地官吏也未必願意履行趙?當初與耶律大石定下的的協議,畢竟自己拿去偷偷賣掉,收益可要大得多了,何況由於管理不善、人口流失(注河套平原的很多軍墾農場甚至已經開始虧損了,又能有多少餘糧呢?

河套地區糧食產量大減,能夠輸出境外的糧草就更是十不餘一,而套外的遼軍則首當其衝,紹興十三年的糧草供應量幾乎比上一年少了一半,為了填補缺口不得不千里迢迢從西域運來,代價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數量上也有不小的差距。說實話,要不是東征之前,耶律大石已經清空庫藏,囤積了大量糧草,恐怕到紹興十三年冬天,遼軍就有斷糧的危險。趙?當初同意將外套地區讓給遼軍牧馬(其實是當時北方久經戰亂後已經變得地廣人稀,趙?對河套地區的開發只能依軍隊屯田,人力畢竟有限,只夠開墾更為富饒的內套地區,所以就將相對貧瘠而且易攻難守的外套當作便宜人情了,畢竟要利用遼人,也總得付出點代價,解決了部分問題,但隨著遼軍數量日益增加,就算耶律大石捨得殺馬充當軍糧,也終究只能算是權宜之計。在外套屯田倒是一個辦法,但外套水土不如內套,遼軍又沒有屯田的傳統(他們貼補軍用的傳統是“打草谷”,即搶劫,開荒種地效益太低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