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影業想要締造真正的品牌,也是如此。”
主持人說:“所以您的意思是說,長安影業現在正面臨著重要的轉型問題,也處於陣痛期。”
“是的,”聶伯輝說,“我們正在轉變製作影視的模式,由小作坊式的製作模式,真真正正地向工業化生產進發。這也是我們多年從業以來,向文化產業成熟的西方國家學習到的。”
“我聽說在您的帶領下,長安成功進行了三輪融資,並且即將上市,”主持人說,“那麼上市後,長安的業務內容將會有什麼新的變化呢?”
聶伯輝說:“長安將會全面調整的投資專案的策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把握好網際網路的契機,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
季子錚皺了皺眉。
主持人遲疑道:“您的意思是?”
“長安影業將成立一支全新的文化產業基金,用於網路劇、網路電影的投資,並與短影片網路平臺建立長期合作,”聶伯輝解釋說,“這將會是長安影業的核心重點,建立一條全新的內容線,簡單來說就是作品加粉絲加使用者的模式。”
主持人十分驚訝。
聶伯輝笑了笑:“現在的觀眾和影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電影市場,亟需新銳的創作力量。這個導演的缺口非常大,所以長安影業決定抓住這個契機,多方面發掘新導演,讓電視劇導演啊,廣告導演啊,還有一些優秀的知名演員,都來執導電影。這樣才能夠源源不斷地產出年輕人所喜愛的娛樂內容,並透過強大的宣發渠道與內容運營經驗,把粉絲都聚集起來,以此幫助內容進行商業化變現。”
“長安影業一向被視為是電影工業發展的未來,甚至有媒體評價為整個行業的最高製作標準,”主持人說,“但是聽您的意思,您想要改變長安影業的這個品牌化運作策略嗎?”
聶伯輝說:“我們的品牌化運作策略一直都在調整,大家都是要根據經濟形勢與時俱進的,不可能一直死守著老舊的東西。長安影業這麼多年來一直將自己定位為單純的影視創作公司,這其實是非常死板的,也使得我們流失了很多商機。所以我們也一直在調整策略,像之前我們公司對網路綜藝的投資,就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主持人問:“您指的是《代班爸爸》第一季第二季吧?”
“是的,就是這個專案,”聶伯輝說,“這次嘗試很成功,這也就增強了長安影業對於撬動‘影視+網際網路+資本’這個槓桿的信心嘛。”
主持人沉默了一會兒,又問聶伯輝:“那麼長安影業對於傳統的院線電影又有什麼新打算呢?”
聶伯輝說:“我們的新策略就是兩條。第一條我之前已經說過了,全方面發掘和培養新導演,這條對於院線電影同樣是適用的嘛,我們也完全可以使用制宣發一體的模式。第二條,我們將堅持商業型別片,我們再不會單純地為獲獎而拍片,不為傳達價值觀、教化大家而拍片。我們要做年輕人喜愛的內容,也要做年輕人喜愛的新型公司……”
季子錚忍無可忍地關掉了投影機。
奧利奇怪地喊了一聲“三舅”,卻看到季子錚用手一掀,將一整套茶具都摔了個粉碎。
原本在廚房打掃的趙阿姨聽到響聲,急急忙忙地跑了過來,皺了皺眉,但也沒說什麼,只叮囑奧利和季子錚不要亂動,小心被玻璃割破手腳,就趕忙過來清掃乾淨。
季子錚看到碎了一地的瓷片之後,感覺心情稍稍平復了一點,回過神來這才把嚇到了的奧利抱到自己懷裡,順著摸了摸他的背:“對不起,剛剛嚇到你了?”
奧利說:“三舅你別生氣了。”
“嗯,”季子錚笑了笑,“我這麼亂髮脾氣很不好,你可別學我啊。”
奧利伸了伸舌頭。
季子錚帶著奧利回了房間,自己在陽臺,一個電話打到了蘇霆那裡:“蘇霆,你他媽是不是早就跟老聶說好了?”
蘇霆似乎剛睡醒,有點迷茫:“什麼啊?”
季子錚說:“老聶的訪談,自己看。”
“你等等,”蘇霆開啟筆記本,沉默了一陣,“那是董事會決策好的事情,你知道我也沒辦法否決。我還以為老聶事先會跟你說。”
季子錚冷笑:“他說個屁,他知道我肯定知道我不會同意。老聶竟然也開始跟我玩先斬後奏這一套了。”
長安影業是以電視劇起家,拍電影是一幾年才開始的事情,當時聶伯輝為在內地導演中找了一圈人,簽入了連季子錚在內的五名導演,成立了專門的導演工作室,長安的電影這才慢慢做起來的。當時聶伯輝為了留住季子錚,直接就讓季子錚入股。但長安影業一直都是按照合夥人制度,將股權和控制權分離,聶伯輝雖然減持了股份,但他實際上依然保持了多數的投票權。
這種股權轉讓更多的還是形式上,是長安影業釋放的一種誠心合作的訊號,季子錚本身也藉助長安的平臺拍電影而已,季子錚又不可能會去圖謀長安什麼。他答應聶伯輝進入長安,更多的時候也是因為聶伯輝的關係,畢竟他老孃當小三被許淑雲整得落魄的時候,聶伯輝接濟過他們母子,甚至當時季子錚讀小學都是聶伯輝託的關係。
於情,聶伯輝是季子錚敬重的長輩;於理,聶伯輝是和季子錚有著共同藝術追求的,是賞識、提攜季子錚的前輩。
季子錚沒有想到兩個人會這麼快就產生分歧,甚至在不聲不響中就已經激烈到要分道揚鑣。
第28章 看電影
不久後,長安影業創業板上市,以收盤價計算其市值就高達上百億。
這無疑是個高兆頭,股價越高,長安影業被收購的可能性就越低,融資後公司主要高層的股權雖然都被稀釋了,但聶伯輝仍然還是掌握著控制權,當然,長安也會面臨著更大的業績壓力。
電影《傀儡戲》因此成為了長安影業上市後的第一份贈禮。
長安影業重新調整完資產結構後,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在發行市場上的攻城略地,透過大面積的宣發和電影本身的實力,《傀儡戲》確實叫好又叫座,比起《封狼居胥》後來居上的逆襲,它從第一天就透過各種營銷和宣傳打響了名號,首日票房近乎一億,頓時驚掉了很多人的下巴。畢竟國產恐怖片史上最高票房的某影片,號稱投資1億,最後票房也才4.2億多。但《傀儡戲》總投資才四千多萬,這個投資的價效比簡直是驚人。
而且後期也沒有像許多人預估的會高開走低,原本小眾的恐怖題材竟然走紅。首秀反響不錯後,評分都,後期票房持續走高,神奇地在暑期檔不少大咖雲集的喜劇片、魔幻片中廝殺出一條血路,尤其在七夕當天再創單日票房新高,在一眾愛情片裡獨佔鰲頭,令人嘖嘖稱奇。
不過薛延超看完了成片之後,很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