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長,這就是中德之間的現實。一戰之後的德國被壓制的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中國人則從最初的起步開始,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基礎的工業體系。雖然這個過程投入巨大,耗費的時間也相當的長,但是從結果來看,中國人成功了。大多數在場的德國人都是這麼想的,那麼實際上呢?
工業基礎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根本就不是隨便建幾個廠就能完事。只有中國人才知道,為了民國現在的工業水平,整個國家付出有多大。從1913年開始,每年國家財政預算用在教育上的百分比只有增加沒有減少。為了培養國家急缺的理工科人才,每年的公費留學理工科的投入都在遞增。一戰之後的中德合作,吸引了三萬多德國人才加入中國國籍。經濟危機之後,約十五萬美國人來到中國,最終留下併入籍中國者約五萬。
相比之下,中國政府用於農業的財政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工業剪刀差這個規律,任何一個想搞工業化的國家都無法避免。也就是這個時空的中國沒有重複真是歷史上的北洋軍閥割據、抗戰、內戰的長期動亂時期,國家的元氣沒有損耗的太大。不然像歷史上的共和國那樣,幾十年的工業建設才有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中國這樣的大國,從無到有建成了自己的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一巨大的工程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業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