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百零六章:萬劫方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呂洞賓笑道:“重生慈悲的道德取向,必然導致戒殺放生的行動。《感應篇圖說》指出:“大抵慈是善,放生實養慈術也”,“放生功德浩無邊,安得富人不惜錢。寒士寡財須愛物,先持戒殺貴心堅”。《太上寶筏圖說》說:“細物宜存保護心,昆蟲也解報藏金。初生草木休伐折,麟趾他年送好音。”

翾楚心想,師父難道是怕我又問妹妹玉華的事,所以先行岔開話題了嗎?

翾楚說:“道教經典,都異口同聲地肯定了善待萬物的必要性和道德價值,承認宇宙間的生命都各有其存在的價值,同人的生命一樣,應當得到重視和保護。在道教看來,尊重生命,善待萬物,正是大道本身擁有的普濟美德的最好體現,亦是做人的根本與修道的必須。”

呂洞賓笑道:“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得到保護的動物,亦會善待人類。”

翾楚說:“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警告全人類說:“動物滅絕後就輪到人了。”這是他在閱讀了世界保護瀕臨滅絕生物基金會發布的研究報告後深有感觸而講的一句話,可是為什麼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呢!”

呂洞賓笑道:“善待萬物,慈心物命。道教把動植物看作是有靈性的,認為對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應當懷有對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種惻隱之心。天道為善,殺害有感知生命的行為違背天意。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認為“夫天道惡殺而好生,蠕動之屬皆有知,無輕殺傷用之也。”即蠕動的小生命都有知覺,不能輕易殺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