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165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沒有名字,世人便叫它無名詩。 詩句,其實也不是說不好,只不過,過分晦澀,讓人難以琢磨其人寫此詩的原因,以及想表達些什麼。 這是一首少見的遊仙詩,同蕭子瑜以往的詩詞截然不同。 大多數人讀蕭子瑜的詩,大多會感到一種沉重,禁錮,束縛。他的詩大多永遠格律森嚴,用典精巧,一字一詞讀來雖尋常,卻又恰到好處。他寫詩下筆總是很重,似乎要把這天這地撕碎,撕的徹徹底底,撕的一乾二淨,露出那本被包裹著真實。他很少謳歌美好,寫佳節歡樂,寫至情至性。 這便是他的詩,讀來心生膽怯,與他的詞完全截然不同。 與詩恰恰相反,他用詞寫天下萬物,寫萬物輪迴,極盡靈動瀟灑,也並不拘束於音律。 若說這詞,大家也大多知道,起初本是小道,乃歌姬傳唱,市井之言,頗為粗鄙,只因詩已將近巔峰,文人便也漸漸將注意力放在這本是小道的詞曲中來。 詞的多年發展,是從俗轉雅的過程。詞曲本是一家,詞是能傳唱的,詞學大家也大多通曉音律,使詞和諧於音律。這便是詞學發展到高深處時,詞學大家們所推崇的。蕭子瑜所處的時代,詞才剛剛走進文人的視野之中。雖有文人寫詞,但那是在私底下,那時詞學難登大雅之堂。 而蕭子瑜愛寫詞,可以說對於詞的推動,他產生了不小的作用。畢竟他當了三十多年的首輔,身居廟堂之高,備受天下文人所關注。 他愛寫詞,而且在如今的視野看來,相比詩來說,他的詞顯而易見更受歡迎。 事實上,他所處的時代,他寫的詞在後來的詞學大家的眼光中還是有著不小的欠缺,不和音律,用詞不夠精煉,缺乏足夠的美感。但畢竟是詞學剛剛興起的前期,這也無可厚非。 正所謂前人開路,後人乘涼。他作為詞學的發展者,提倡者,在後人看來,對於詞學的發展貢獻巨大。 所謂世事變遷之巨大,在當年,蕭子瑜備受稱讚的一直都是他的詩,他行文頗有古風,矯健而豁然。在那些晉朝同輩中,那個依然推崇詩句的時期,他的詩句評價很高,但時過變遷,滄海桑田,他的那些詩句放在古今詩人之中,也就並非過分起眼。 相比他的成就,對於晉朝歷史的影響力來說,詩文倒是並非放在前衛了。 歷史學家們更喜歡研究他這個人,研究他的生平,他的政治舉措,他的畢生成就。 至於詩詞,則是瞭解研究這個人的點綴品。 畢竟,他的詩詞雖有影響和價值,但還稱不上什麼大詩人。 又看這首無名詩,是一首遊仙詩。 遊仙詩是一種題材,一般是寫遇見仙人而發生的事情。蕭子瑜這首遊仙詩也是如此,詩中他運用晦澀難懂的典故,卻寫了一個十分簡單故事。 勉強可以描述為某年某月,他於夢中,走進了一個世外桃源。那裡雲霧繚繞,仿若人間仙境。隨著一陣微風輕輕拂過,園內杏花揚揚,他走進園中,觀賞杏花,遇到了一名仙人。仙人穿著一襲黃衫,腰間掛著一管碧綠洞簫,騎著白鹿翩翩而來,仿若天邊最為飄忽不定的浮雲,碰不到也摸不著。 他在遠處,看著黃衫仙人低眉淺笑,剛想走上前去,卻忽的突起一陣大風,將他整個人都捲走,人也神思不醒,待回神過來,仙人不見蹤影,夢也早就散了,睜眼望去,唯獨剩下天邊一輪圓月,窗外暗影斜葉,寂寥無聲,他臥在床邊,時時祈求入夢,卻怎麼也回不到過去,最終只能黯然神傷。 這首詩並不短,詩人反覆描寫那臆想,寫那黃衣仙人衣物陳設,寫詩人自身驚訝,落寞,又寫遇到仙人時心中的激動,到最後夢醒傷神。 當然,這首詩寫的尤為隱晦,用詞炫目迤邐,寫景深幽,如真似幻,撲朔迷離,隱隱有後期某詞學大家的風格。在前期,可以說這首詩並不被重視,因為這首詩缺了詩前面的一行小序。 直到五十年前,建國初期,某江南世家之族獻了一本儲存完好,流傳多年的《文軒集》孤本。 這本《文軒集》一被獻給國家後,就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重視,因為這個版本可能是如今現存最早的版本,十分具有研究價值。 《文軒集》是蕭子瑜的好友沈含山,在他去後,悉心整理,公開刊印的詩集。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過神宗晚年,居然大肆銷燬了不少蕭子瑜的詩文。 幾經波折,遺留下來的詩文越來越少。直到陳朝中期,當時的文人們重新開始尋古,其中晉朝那些文人們的佳作這才大放光彩。蕭靈隱的《文軒集》也因此流傳下來。 當然,流傳下來的是經過文人們的考證和修訂的。 而這首無名的遊仙詩便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它本應有的題目和小序。 直到建國初期的獻書,無名詩的小序才得現人世。 沒錯,那本年代久遠的《文軒集》中,在無名詩的那一頁,多加了小序。 這首遊仙詩是研究蕭子瑜的詩詞中一個繞不出去的謎。 詩奇就奇在這序中,詩本無序,而詞有序,作者偏偏為此詩寫了小序。 而在印刷刊印過程中,序也不符合常理的保留下來。 正如前文所言,這序中提到了那個字銘章的朋友。他寫道“夜深夢醒,忽憶當年與銘章同遊之事,久久不眠,遂起,作此詩,皆感懷也。” 這本是很平常的一句話,但和詩的內容聯絡在一起,便頗讓人覺得驚奇。 首先,這首無名詩十分有特色,與蕭子瑜以往的風格迥異,其次,詩中,所用的意象典故,隱隱有抒發感情的傾向,雖寫的隱晦,卻深刻,他在詩尾,用了常用的竹子意象,卻並非謳歌人的品性,反而是表達自身的孤獨寂寥,形單影隻,悲感傷懷。 詩句之中,有一些尤為生僻的典故,卻是寫男女之情。 那種求而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悽楚之情,溢於言表。 聯絡起作者寫此詩時,離逝去時還有三四年的時光,加之銘章這個友人的特殊性,讓一些學者不禁將部分目光投入其中。 蕭子瑜的妻子阮氏早亡,而未續絃,遺有一子名誠,亦是晉朝後期知名的畫家。 都說文人風流,但蕭子瑜的風流軼事卻是幾乎沒有,若說他對妻子情深意切,倒也沒有過多的詩句展露這一點。但在眾人的眼中,他似乎是忠貞的,但也似乎是奇怪的。 他很少在詩文中展露自己真正的感情,除了那首遊仙詩。 其實,陳朝末年倒曾有個知名文人,年輕時候是個放蕩的世家子弟,曾說過一番讓人目瞪口呆的話來,他說蕭子瑜有所愛之人,只是如他一般不愛巾幗而愛鬚眉。 其實,倒也有幾個相對開明的學者私底下隱隱有所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