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志願就可以了。他們一致決定讓祝寒棲念K大的數學系,可以在馮明德手底下本碩連讀,之後還可以繼續讀博士。
祝寒棲從小到大一直很乖,祝寒棲的媽媽完全沒有起什麼疑心,直接讓他自己去學校填志願。去學校機房填志願的路上,祝寒棲比去高考考場還要忐忑,緊張地心都快要跳出來——他顫抖著,把自己提前選好的學校填在了幾個平行志願的方框裡。全是那所城市的大學,只要這幾個方框有一個接納了他,他就可以遠遠地離開家,遠遠地離開馮明德。
他即將去一個有陶凡的地方。
一想到這裡,祝寒棲幾乎抑制不住嘴角上揚。但他不敢表現得太明顯,怕被媽媽發現什麼異常。他在家戰戰兢兢地熬了好幾天,一直熬到了志願截至,無論是媽媽還是馮明德都沒發現他的叛逃。
那一天時間一過,他興奮到睡不著,恨不得大叫幾聲。
可是第二天他出差回來的父親卻突然問起了祝寒棲填志願的事:“他第一志願填了K大,其他志願填的哪裡?”
“管他呢,”這麼多年的付出即將迎來回報,祝寒棲的媽媽也在興奮的情緒裡,整個人有些飄忽,“他上K大是穩的,馮教授說了,只要夠一本線。他都比一本線高了幾十分了。”
“假如沒上成呢?”這位在兒子的成長中幾乎缺位的父親此時卻突然對兒子關切起來,“你後面填的是什麼學校?”
祝寒棲嚥了一下口水。他知道這一刻躲不過去,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祝寒棲的父親要求祝寒棲給他看他的志願填報。開啟電腦調出網頁,他的小把戲再也瞞不過去。
三個人看著網頁沉默了一會。祝寒棲的媽媽氣到幾乎崩潰,一邊哭一邊語無倫次地大罵。祝寒棲的爸爸還是沒有說話,直接拿起自己的皮帶劈頭蓋臉地抽他。祝寒棲從小到大從來沒被父母打過,這樣的疼痛他無法承受,不一會就被打得痛哭流涕。但是他一邊哭,心裡卻止不住地一陣陣開心——父母越生氣就越說明他們沒有辦法,現在志願填報已經截至了,無法再更改。
祝寒棲的媽媽打電話去罵祝寒棲的班主任,怪他不負責任,沒有看好學生填志願,放任學生亂填。班主任也很無奈,他那麼多學生,只能說在學生問他的時候指導指導,提點意見,不可能手把手幫每個學生去填。
祝寒棲的媽媽罵了一圈也無濟於事,只能哭哭啼啼地給馮明德打電話。
(九十六)
祝寒棲雖然還在哭,但他此時也壓低了自己抽泣的聲音,恨不得豎起耳朵去聽這一通電話。媽媽怎麼罵怎麼訴苦對他而言都沒什麼意義,他關注的是馮明德的態度。
只要馮明德也沒辦法,他就安全了。
馮明德那頭的聲音他不太能聽得清,僅僅能捕捉到一些細碎的詞語和短句,例如“不好辦”、“叛逆心”、“他填的那個學校也挺好”一類的話……他推測,馮明德也對此事無能為力,是在勸他的媽媽放寬心,接受事實。這讓他第一次對馮明德生出了一點感激。
謝天謝地。總算結束了。
從那天之後他的媽媽沒再和他說過一句話,爸爸打了他一頓之後也只能作罷,家裡的氣氛沉悶得可怕。但祝寒棲覺得無所謂。他們再怎麼生氣也是他的父母,總有一天會接受事實,總會原諒他。
重要的是他以後可以徹底遠離馮明德,這樣就夠了。
祝寒棲在父母陰沉的臉色面前也不得不裝出一臉沉痛的樣子,但他每天回到房間翻著陶凡的明信片都覺得心花怒放,要強忍著才能不笑出聲來。
祝寒棲媽媽的電話讓馮明德有些意外。就算是大膽魯莽的小孩,在填志願這種事上也都會問過父母的意見,祝寒棲平日裡表現得過於軟弱乖順,他怎麼也沒想到他在這麼大的事情上竟然有這種膽量。
不過這件事的本質也是這個小孩在試圖脫離他的掌控。他有些惱怒,決定好好地給祝寒棲一個教訓。
沒填K大又怎麼樣?他和省招辦的人很熟,對於祝寒棲的父母來說一籌莫展的事對他而言只不過是一通電話而已。
但馮明德在祝寒棲的母親假意表現出一副自己也沒什麼辦法的樣子——就讓那個小孩先好好得意幾天好了,現在越是得意忘形,希望落空的時候就越絕望。他剛掛了祝寒棲母親的電話就打了個電話給招生辦的熟人,輕而易舉就改掉了祝寒棲的高考志願。他幻想了一下祝寒棲從暗自歡喜到希望落空的樣子,突然覺得這個小孩這次偷偷摸摸地反抗也不是那麼讓人生氣了,甚至還有些傻得可愛。他應該明白的,把一個男孩打造成一個理想中的性玩具並不那麼容易,人的思想太過複雜,自己的玩具總免不了會產生一些違背自己心意的想法,需要不斷地打破再重塑。
馮明德調出來祝寒棲的資料看了看,好巧不巧,還有幾天就是祝寒棲的十八歲生日。那就那天好了,這樣還是挺有紀念意義的。
馮明德提前了兩天請祝寒棲的媽媽吃了個飯,告訴了她自己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總算把祝寒棲的志願改了回來。
祝寒棲的媽媽為這件事情緒失控了好幾天,聽到這個好訊息無比驚喜,立刻就想打電話告訴兒子。
馮明德卻阻止了她。
“你有沒有想過,小寒為什麼要改志願?”他問道。
“能有什麼原因,”祝寒棲的媽媽語氣篤定,“他還不就是叛逆,不知好歹,偏要擰著來。放著好好的K大不上,跑到那麼大老遠的地方!他從小都沒吃過苦,一個人跑到北方去能受得了嗎?到時候就知道後悔了……”
“確實是叛逆,”馮明德循循善誘,“但是他平時那麼聽話的一個孩子,這個時候為什麼要叛逆?”
祝寒棲的媽媽一時語塞。這個問題她完全回答不出來,她在家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對兒子的內心世界一無所知,當然也就不知道這件事背後的原因了。
“小寒馬上都要十八了,你也不能總是把他還當成一個孩子,”馮明德語重心長,“孩子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上的學校、想上的專業。填志願這麼大的事,你直接給他拿了主意,也不和他好好商量,他當然會叛逆。”
“我這……不也是為了他好嗎?”馮明德的話在祝寒棲的媽媽的耳朵裡很有分量,她很罕見地突然覺得有些心虛,“他才剛高中畢業……能懂什麼……”
“是的,我們肯定也是為了小寒好,為了他能少走彎路,但是他們這個年紀哪能明白啊,”馮明德正色道,“就是因為他們不懂這些,才會有牴觸情緒。你現在直接這麼跟他說志願又改回來了,他少不了還會有情緒。這樣吧,我過兩天要去D市出差,要不我帶著小寒去散散心,順便跟他好好談一談這事,你覺得怎麼樣?”
祝寒棲的媽媽忙不迭地同意了,連聲感謝。馮明德的話對她也有些觸動。她是個非常情緒化